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20篇)【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20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篇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2022年8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暑期教师高峰论坛,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对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整体解读。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掌握以下技能: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数学眼光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数学思维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数学语言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四、转变教学方法
1、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3、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4、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
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篇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解读:
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呈现。
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
5、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6、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篇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秋阳骄横,热度肆意。在这令人烦躁的天气中,能与一群志向相同的老师于宁静一隅共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难悠闲,为燥热的暑假送来冰点畅意。为进一步了解、熟知新课标内容,工作室推出了“跟着专家学习课标”的线上研修活动,共有六场。今天是首场研修,跟着史宁中教授总体上了解课标内容。
隔着屏幕,看见小小窗口史教授的脑门越发鲜亮,瓶底镜片越发宽大,顿感教授的不容易及被教授对数学教育执著的精神感动。史教授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为题,从三个方面:一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二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三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涵盖内容新而精,设计领域广而丰。注意聆听,认真笔记,努力思考,体会颇深。
一、明白编制的来龙去脉。
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颁布,不是凭空出世的,而是在之前的课标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清晰的知道了几个重要调整变化的原因,深感新课标的编制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更能促进新时代人的培养。
二、再认核心的融会贯通
史教授说:通过数学教育学生获得核心素养,我们可以说成数学核心素养,而不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与人的行为(思维、做事)有关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人的思维和做事就是经验的积累、是过程性目标的拓展。数学核心素养是以“三会”统领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明确教学的风向航标
在以素养导向为基调的数学课程标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呢?史教授不仅谈了内容的变化,还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教师要知道数学知识体系与相应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把握,学校教师知道自己教学的位置,知道前后的联系,从最初概念提出到最后实际应用都要一致性,并能按照数学知识进阶,核心素养进阶的阶段性实施。
在这之前,断断续续地也听了一些史教授同题的报告,但从未进行这样的梳理和领悟。组团共研,任务前置,无心学习成为有意而为,在老师们互相监督、催促之下,相信这样的研训安排,会让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有个全新的认识。
篇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渊博的学识,掌握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培养较强的人格魅力,具备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让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持续学习、深刻理解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育观念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通过培训,明确新课标的变化
1、新课标的政治高度与育人要求与时俱进。
前言中,***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助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
2、新课标对学业质量提上了新的日程
新课标对学业质量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
1、通过培训,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通过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充电学习,努力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努力拥有宽厚的教学文化,了解学科的核心知识,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
2、通过培训,对新课改的理念与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较全面的认识。
在新课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未来这些滚滚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新课标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3、通过培训,感受到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正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文字,感知知识,从中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并深深体会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建议
通过培训,要进一步理解和学习大单元教学的研究;要在平时的章节学习末,提高进行与中考有关的综合训练;打好七八年级的基础,为九年级教学提供服务。
以上是我的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篇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2022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景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以后的教学中,老师要把数学和现实生活更有机的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更好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从而更好的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同时,在教学中更应因材施教,培养多层次的国家有用人才。
篇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新课标学习我有以下几个心得体会:
1、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2、课程内容的呈现要注重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适当体现选择性,逐渐拓展和加深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3、在7~9年级的第四学段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价值,欣赏并尝试创造数学美,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篇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同时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解读视频,了解到数学新课标修订的要点也是所有学科共同的: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新课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调整细化学段划分,结构化整合课程内容;探究式跨学科学习。
作为教师,教育理念应该保持与时俱进,面对新课标新要求,在以后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重核心素养
新课标明确了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更高的标准,促使我们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性和阶段性保持一致。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先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生的阶段性表现,结合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单元整体设计目标,再围绕目标细化课时目标。
二、教学内容:重结构化
新课标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时从2011版的三个学段变为2022版的四个学段,课程内容也进行了结构化调整,将部分内容的学习进行了学段的调整,比如将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更重要的是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结构化的整合,比如将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整合成了两个主题,即:数的运算和数量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有数学学科本质、利于未来学习的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在广度上,要了解知识的来源和学习需求,旧知和新知的关联。这样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和关联性,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深度上,强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这也更容易掌握知识,一脉相承。
三、教学方式:重启发思考
新课标让学生的学习回归了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它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当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去思考和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式教学等综合教学活动。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到学习中,可以以多种方式,比如:在教学中,采用“我是小老师”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讲题,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在生生中产生共鸣。同时,在做练习题时,不要仅仅专注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而是呈现一些其他做题形式,比如将要解决的题目融入游戏中。
面对新课标的新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摸、摆摆、拼拼、画画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取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多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通过省教研员石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我感受最深的是新课标增强了指导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另外,新课标还增加了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感觉新课标就是一本特别详实、实用的教学参考书,不仅教了,并且教的很具体,培训完以后,我感觉可操作性很强,很有抓手。让学生喜欢数学要做到: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在教学时将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理解新课标。努力挖掘新课标中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新课程的整体目标。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达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篇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认识到:数学知识本身与核心素养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数学知识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形态,如研究对象的概念、性质、关系、运算、规律等,构建了数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比如:与“概念”有关内容的教学,可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抽象能力;与“性质”有关内容的教学,可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推理能力;与“关系”有关内容的教学,可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模型观念;与“运算”有关内容的教学,可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运算能力等等。
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有计划、有策略、循序渐进地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新课标”中有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比如下面两个方面:
一、内容方面
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三会),“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也是余文森先生说得剩下来的东西(能力和素养)和带得走的东西(三大核心能力)。
二、理念方面
1、三维目标这个词语不提了,改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改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关系没变,内容也差不多,但现在改用“三会”表述,细化为学生能“会什么”的三个方面。
其中,情感态度方面(过去的术语)由原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细化为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勇于探索,统称为科学精神。
2、结构化内容组织,注重单元教学,每节课都要有单元整体意识。
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突出教学活动的发展性,但教师、学生的角色没变。
4、评价的目的没变(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新增鼓励学生的自控和管理。
5、信息技术方面。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的三个用处。
读完之后,让我深受启发,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方面进行了反思与再实践。
2022版新课标中强调“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过去是整合,现在是融合,而且如何融合,说的更简练、清晰、有层次。在日常教学中,我使用更多的是希沃白板,它教学资源丰富,互动性强,能辅助教师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以复习课为例,我利用希沃白板辅助学生整理所学,进行练习,由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认识万以内的数”这节复习课,为了使学生对数的组成、比大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我在练习环节利用希沃白板创设了动物园比较大小的场景。并利用希沃白板的随机抽号功能,选择五名学生,每一个学生在希沃白板上随机抽取一个数字。之后,扮演小动物角色,根据数字大小,由大到小地站成一排,并说出各自数的组成以及接近的数。其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这样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不仅使课堂练习变得有趣,还使学生在互动的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知识的结构联系。
在2022年版数学“新课标”里“核心素养”是新名词、新理念、新要求,所以我们要把这一理念贯穿并落实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里,开启我们的新实践、新研究。
篇十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领悟到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以及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使用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数学。
篇十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通过今天的培训,使我对新课标和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具体如下:数学的结论是看出来的,不是证明出来的,因此所有学科对培养学科的直觉尤为重要,我觉得这一点与三会中的用数学的要观看问题相呼应,他也是数学研究的起点,比如:通过观察,能得到数表示的统一是数字技术单位,数运算的一致性是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在本次培训中,了解了运算能力发展,从数的发展线和数运算的发展线两个角度出发。新的认识是在加法计算的竖式计算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目标更清晰,比如,4个一2个一=6个一,1个十1个十=2个十,2个百3个百=5个百,所以214312=526。在平常教学中,从我会发现,我会思考,我会表达三个维度去分析和设计教学。在平常备课中,多从大概念,大任务,大单元,真情境去备课和分析教材。分析了解了数学基本思想,理解了抽象、推理,和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努力在今后的备课中去探讨。除了以上收获,还有很多,并努力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将新课标中的指示、思考和方法去募化自己今后的教学。
篇十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课程方案,新课标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们纷纷开展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结合教学实际,突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也在暑假里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深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实践方法。现就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理解。
一、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表述
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良好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2022年版课标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表述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学生能:(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总目标以“三会”为统领,体现基于知识内容学习的“四基”、基于问题解决的“四能”(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其中量感是新增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发展“核心素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内涵的一致性:内涵保持不变,每一个学习过数学的人都应当具有的,但又是终极的。
2、表现的阶段性: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表现,涉及身心发展,知识储备,也涉及经验积累。
3、表述的整体性:既有数学特征,又有教育特征,既表述学科思维,又表述认知心理。
二、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2版课标改变了2011版课标单纯述说内容的方式,对各学段的每一个学习主题,都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三个方面进行表述。内容要求是对学习范围的表述,表达“学什么”;学业要求是对学习程度的表述,表达“学到什么”;教学提示是关于教学实施的意见,表达“怎样学”。三个方面的表述都融入了核心素养,使得学习内容的要求与核心素养的达成有机融合。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1、研读教材内容时,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
新课标指出,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构建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通过合适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如第一至三学段“数与运算”的主题是由原有的“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两个主题组合而成,表明数与运算存在密切联系,数是对数量的抽象,通过计数单位予以表达;而小学阶段每种运算的算理都涉及数的意义、计数单位,强调这样的关联就使得整数、小数及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具有一致性。
2、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
课标也指出: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意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与关联,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如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主题的学业要求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在这当中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有核心素养达成的要求。而我们通过研读教材,并参照学业要求,就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设计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流程时,要注重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素材和活动。
首先要尽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认知特点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有探究性的合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其次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过程,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与方法,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四能”,发展核心素养;再次围绕教学内容,可适当渗透数学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准确理解、领悟新课程精神理念,并将所思所悟大胆实践于教学,才可以使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共同交流、学习和提升!
篇十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人才提出了跟高的要求,为培养有能力、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基础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了解课标前应该先了解课标的背景与要点,史宁中教授对此做出阐述。
关于拓展课程目标。中国已经提出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光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不够的,因此增加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要丰富课程内容、强调核心素养。重视数学的基本思想;本次次课标修订所有的学科都围绕着第一是立德树人,第二是实现学科融合,这是一个世界潮流。数学学科则要求:(1)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来定。(2)把四基四能与提倡的核心素养怎样有机结合。(3)加强几何直观、提升数学素养的前提下,如何调整课程的结构与内容。(4)在综合与实践里如何融入跨学科的知识和传统文化。(5)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体现数学的一致性。
核心素养为本次修订的重点?如何理解与表达数学中的核心素养是今天学习的第二个知识点。史宁中教授提出了保持内涵的一致性、呈现过程的阶段性和表述应该有整体性。要让那我们的孩子“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那么本次课标的内容又有什么变化?本次次课标里提倡要整体备课,包括全年级的整体备课、全学段的整体备课、全校老师的整体备课。对应于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要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
综合与实践也增加了内容,主要增加的是跨学科的内容,强调了传统文化和代数推理和几何直观等。也将课程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使得教学更加有度。
篇十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通过今天的数学课程标准培训,我对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实现学科融合。教是为了不教,帮助学生加深数学原理的理解,从而加强自学能力。立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此次培训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和感悟,刘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数学基本思想,即数学抽想、逻辑推理、数学建模。从数学眼光出发,核心素养为符号意识、数感、量感;从数学思想出发,核心素养为推理意识、运算能力;从数学语言从发,核心素养为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在具体的学段表现和要求中,也给老师们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丰富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进一步增加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能力,关注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篇十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高国普名师工作室举行了新课标学习活动,本次活动进行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研读、史宁中教授关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变化——对教学的启示”的讲座以及崔老师关于“关注义教新课标四大核心突破、构建新教学”文章等的学习,通过本次学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得到了一些启发。
坚持核心素养,强化育人导向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配置和关键能力,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学生逐步会用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准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的每个学习内容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的作用,注重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促进学段衔接,设置课程一体化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具体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中注意将知识、能力作为一个整体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到“全程贯穿”和“学段贯穿”。教师教学需要保持阶段性和持续性相统一,每个阶段达到相应的水平,把它们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有序发展,不一定把同一知识点、同类知识、能力放在一起来提升,但是需要在发展中注意此知识、能力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整体概念,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注重情境创设,设计问题教学
教学活动中,需关注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应该注意启发式教学,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实际背景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中,认识到数学的本质,逐步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德育为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篇十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今天我通过王**名师工作室发送的视频,学习了史宁中教授为大家解读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总体情况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
二、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
三、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
本次课标修订的两大要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这说明未来数学课程将会聚焦学科育人和跨学科教学,也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应当致力干研究的大方向。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要坚持育人导向。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功能,数学作为基础类学科重要作用,它的应用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而数学素养在其中极为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特别要注意素养的形成,即在潜移默化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的特点,我们小学阶段更应该在教学实际中侧重于与经验的感悟等。本次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该吃透课标,提高专业素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有标可循,有标可依”。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
篇十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通过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体会:新课标中要求并强调要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备课时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学情,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
数学教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篇十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2022年8月17日我参加了线上2022版新课标解读系列活动,今天的课标解读内容是史宁中教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一看到史宁中教授我立马就想到了教授所说的“三会”。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谈了三个方面。第一如何教数学的抽象,史宁中教授认为义教阶段的符号意识、数感甚至把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都归到数学抽象;第二逻辑推理,小学核心词中提到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第三数学模型的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什么是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学研究对象来自两点,一个是数量与数量关系,一个是图形与图形关系。抽象之后得到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得到了概念、关系和规律。整个数学,抽象本质上两种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对应的方法,第二个方法是内涵的方法。抽象是最后用符号表达,是一种符号意识。抽象是舍去现实背景,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它的要害是舍去了现实背景,舍去了所有的物理背景;数感是对数的感悟,它要回归现实背景,使得数学的研究具有了一般性。
篇二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8月17日,工作室开展了“跟着专家,学习课标”活动,共有6个视频学习,今天是首场便是史宁中教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讲座,史宁中教授从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做总体情况介绍。
在背景与要点中史宁中教授指出从双基到四基、从四基到核心素养的变化是强调过程,不仅是教师讲课的过程,是需要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并从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而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产生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学习过数学的人所应当具有的思维特征。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研究结果;通过模型构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结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并表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现实世界,这是数学教育的、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是经验的积累、是过程性目标的拓展、是四基的继承发展。
推荐访问:读后感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20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热门文章:
-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4篇2023-11-16
- 桃花源记读书读后感集锦6篇2023-11-11
- 滴水穿石启示读后感400字汇编13篇(完整)2023-07-28
- 大禹治水故事读后感10篇2023-07-28
- 2023年度小王子四年级读后感热门11篇(精选文档)2023-07-28
- 2023年狼王梦读后感范本250字(完整文档)2023-07-27
- 2023年度一盏一盏灯优秀读后感必备7篇(全文)2023-07-27
- 2023年麦克白读后感14篇(全文完整)2023-07-27
- 面包房里猫读后感热门7篇2023-07-27
- 我动物朋友读后感【精选推荐】2023-07-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