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恒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3-02-25 21: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2022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一: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

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版新课标和2011年版新课标相比,更全面更深入更有实践抓手。只有深入学习,仔细研讨,并且正确实施才能真正意义上对学生负责,围绕办学特色和本班实际进行教学预想,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

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树立是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1、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如果在家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没有得到家长的督促,精读就无法落实;

2、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

3、缺乏教师的指导。一个“读”字贯穿始终;

4、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得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我们积极学习新课标,用新理念、新方法让我们的教育焕发生机活力,充满魅力。

篇二: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时隔十年之久,《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结过去十年课改经验基础上出炉了,简单来说,这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指挥棒”。

一、最大的亮点:提出了核心素养四大方面。强调语文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1、特别是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在经历了90年代四大危机及毒教材筹事件后,我们国家终于清醒认识到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经济的强大,也要有文化的强大,要重塑中国的文化自信,所以这次新课标苜先把文化自信纳入核心素养的首要目标上。因为文化自信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正如新课标中描述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说明课标又强调回归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育之路上,这也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所担负的光荣使命。

2、核心素养是在个人层面强调三方面: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并且强调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人们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二、第二大亮点: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三大主题与载体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列在首位。要根据不同的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在教材编写上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要有助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第三大亮点:提出六大任务学习群。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区,第1层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第2层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3层是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教材编写要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要通过学习任务的综合性、挑战性以及学习过程探究性,体现同一个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纵向发展过程与进阶,要根据6个学习任务群的特点,通过目标取向、文本选择、学习实践活动方式等体现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特色;也可设置关联性的学习内容,实现同一学段不同学习任务群内容的整合。

四、第四个亮点:不断向千年语文学习之路靠近,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强调义务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语文老师要按可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读物,向学生推荐。主要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名著,科普科幻作品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相互推荐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篇三: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细读新版的课程标准,萦绕在我们脑海里的词汇是:学习任务群,融合,情境,综合性,实践性……

温儒敏教授说,目前统编教材的单元主题就是体现了“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承担着一个学习内容,既有内容的呈现,又有教学的方式。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摸索,搞清楚逻辑关系。

我认为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又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类别。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不仅要识字写字,更要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实用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型阅读与表达三个层面。新课标中强调:“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中更强调阅读的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指向性更强,重视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了解并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的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三个任务的设置层层递进,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习任务群的出现,我们要逐步建立互动交流的学习关系。今后的语文课程是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通过学习任务群,建立真实的学习情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情境性和实践性。

构建学习任务群,需要教师结合班级学情和核心素养的具体指标,系统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这是教师备课的重中之重,考验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大语文学习任务群,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四: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摘要:在阅读和聆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所思所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化自信、培养能力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课标可谓是我的亲密搭档。所以在十年一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载进行认真阅读,“有思有惑”。在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国民先生的讲解后,更加让我清晰的认识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改变,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此时的我宛若在黑暗中发现明灯,点燃点点思绪,冒然浅谈感悟。

一、语文教学要扎实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明显的变化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调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做好示范作用。

二、语文教学要自信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体现文化自信。

三、语文教学重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具体进行语文学习时,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文学形象,同时还要强化自身语言表达,确保可以对其相关文化进行有效弘扬,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工作时,不仅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用书面表达,同时还要使其能够熟练口述自身想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思维发散能力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考虑相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还可以有效联系现实中的事物,以此增强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给学生恰当引导,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最后给学生自由空间,让学生创造美,培养其审美能力。

四、语文教学“由内而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美食》这一课时,课文介绍了各色中国美食及烹饪方法。我让学生也按照课文的方法寻味家乡美食,由家到国,以此强化学生对中国美食和祖国的爱,有效地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课外。

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语文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深入学习最新的教育方针与理念,在学中思,在思中悟。所谓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篇五: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2022年4月21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课程标准,一时间新课标热度陡增,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我也在第一时间学习了语文新课标。几场专家讲座听过之后,一时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新的想法和新的观点不断萦绕在脑海之中。于是我索性放下新旧课标的学习。自问什么是课程标准,为什么要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关于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为我们语文教师指明了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让教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此说来,新课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新增了语文核心素养内涵。2022新课标新增的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先在2017高中课标中提及,随后被广大教师熟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至少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正如郑国民教授所言“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回想自己的教学,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文化自信,一开始我是有自信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传承和发展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我们中华文化灿烂多姿,源远流长。且作为世界上唯一将文明未间断地传承至今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发自内心的自豪。也正因如此,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就或多或少地传播着这份自豪与自信。在我们二年级下册的识字单元《传统节日》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同学们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已经能将习俗和节日对应起来,在清明节的习俗中,我适时补充朝鲜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视频,那庄严肃穆的气氛令同学们屏息凝神,在老一辈革命者的肩膀上,我们中华民族正步履坚实地向前迈步。随后我讲述了志愿军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鼓励同学们学习革命先烈舍己奉献的忘我精神,继承红色血脉和发扬光荣传统。在课内拓展上,我请同学们补充有关传统节日的来历,通过同学的补充,他们认识到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节日的背后都有故事。在学习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激发了同学们对于宇宙飞船的强烈好奇心,课文里介绍宇航员睡觉要钻进睡袋,我顺势告诉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的空间站里,宇航员有专门睡觉的小房间,条件更优越。而且空间站里都是中文标识,已经有很多外国宇航员开始学习汉语了。同学们别提有多自豪了。

新课标中对于文化自信有了新的描述,指出文化自信是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学习了新课标,我对文化自信的认识更加全面了,同时也明白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新课标,思考好的做法。我有一点思考。

挖掘和利用好现行教材中已有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正如前文介绍的那样,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渗透文化自信的那份自豪。但我做的远远不够,语文教材有大量的古诗文,很多都是思想性强,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有的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反应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在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节选了许多革命题材的文章,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和感恩。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并加以引导和延伸,定能帮助学生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运用好课外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学好语文要多读书、好读书。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选取课外阅读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学生在读完这些针对性很强的课外读物后,要能有效补充课内学习的不足。鼓励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通过课外阅读,形成对我们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向往,进而自觉性的形成文化自信。

学习贵在坚持,知识重在积累。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也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中。

篇六: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为期一天的培训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话题来自教学实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专家的报告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每一场讲座都让我捞到了干货,受益匪浅。

一、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顺序地进行语言的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二、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陈老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我们不仅仅深入课堂多听

课例,还要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三、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法。指导学生学法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篇七: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学习,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一个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新课标,新的挑战。新课标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中更强调阅读的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指向性更强,重视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阅读,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作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了解并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整本书的阅读还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你必须要对这件事有一个客观的了解,把它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中,而不是片面的,零散的分析。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的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思维的工具,说到底还是要有能够运用这种工具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一种能力,有传递有效信息的一种能力。所以,一定要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比如同样是写一篇作文或做一篇阅读,有的孩子是精准的语言精妙的回答,有的则是漏洞百出,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有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这种思维的拓展,语言的组织。

篇八: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初读新课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22%,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

“2022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认为想要学好语文应该多积累,多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古文、古诗词等,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古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不妨趁小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篇九: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随着今年4月21日,20**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再次翻开了新的一页,新的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立足核心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育人导向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精神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应以正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准确、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还要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认真研读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整体规划语文学习内容

任务群是新课标新增加的一项内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提示。综合考虑内容和学生情况,根据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要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同时要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性和排异性,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把握好学习难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效组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减轻学生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的等,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组织开展语文活动,创设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加强阅读教学

注意阅读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读书指导,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读书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作为语文老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这次课改中古诗文增加,阅读量增大这种情况。语文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的习惯,提倡早读、晚读、课外阅读等。早读时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大声的诵读古诗文、课文,增强优秀文化地浸润,培养学生的语感。晚读、课外阅读时,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倡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读书积累时,老师还要为学生读书搭建交流的平台,可在班级进行读书分享、读书比赛等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鉴赏能力。

新课标,新理念,同时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继续研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认真落实新课标精神,贯彻新课标理念,在课改路上努力前行,使杨陵小学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进一步提升杨陵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好学校。

篇十: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暑假,我认真研读了《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下面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交际能力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并不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比较差,一些学生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复述、辩论等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讲完这节课之后,我引导学生以正反两方面来辩论是否父母不顺着自己就是不爱自己,父母对自己严厉就是不爱自己。这样的辩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中所体现的两种不同的爱,而且对学生亲情意识的培养以及正确情感态度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能在辩论中得到提高,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当然,除了上面所讲之外,我们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思想观念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所以,我们要认真挖掘语文教学的价值,以期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开发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二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更好的将手和大脑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手来操作的不足;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做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作用的。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读书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更是读,因此在教学《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时,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能进一步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所以课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采用默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我还尝试变换不同的角色,创设情境,进行师生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为文言文的学习更添一缕韵致,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受祖国语言的艺术魅力。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所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因此读和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和情趣。

四、重视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本学期,在学习教材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四篇课文后,我就及时的给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本名著,通过让学生阅读这些课外书籍,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也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只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要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用汗水耕耘教育这方圣土。

篇十一: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2022年4月21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部发布会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这部课程标准正式实施。初读课程标准,时隔十一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初读新课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22%,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

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改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地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小学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阅读,相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我们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十分重视,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另外,“2022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感觉想要学好语文应该多积累,多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古文、古诗词等,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古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不妨趁小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课程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部分内容来源《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

篇十二: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2022年7月7日,我参加了郑州组织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专题培训,受益良多。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前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今天又听两位专家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解读,我对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想,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活动构成的,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应是互相配合,平等交流的。可在过去的语文教学,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支配,教师大都比较主动,甚至专制,而学生大都比较被动,何谈平等与对话?

在新课程中,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试想,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过去面目可憎的“权威者”,加之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不爱学习吗?由爱学转为会学,会学更爱学,从而真正走到了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深受其害。教师的“一言堂”、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课堂,扼杀了多少儿童对知识的向往,我又怎么忍心让我的学生继续我以前的遭遇呢?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

教学的民主性

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突出学生的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的民主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

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要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认识领悟,不断反思摸索。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用汗水耕耘教育这方圣土。

篇十三: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及主要内容的变化给我带来了以下思考:

一、如何“以文化人”

在课程目标部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我们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如何“落实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的能力、阅读与鉴赏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梳理与探究的能力。

三、如何“构建任务群”

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并在这个任务群中不断发展学生能力。

四、如何“增强情境”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景。

篇十四: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今年4月21日由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10年之隔,迎来了第二个修订版的面世!这是奉献给这个时代的教育承诺,也是奉献给这个时代的教育之花,更是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奉献的“根系力量”!

关于课程标准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2011版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2022版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调整为: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运用

审美创造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修订,植根于深邃而灵动的课程经验。它进一步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对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期待;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推动课程内容结构化、情境化、任务化;进一步促进教、学、评一致,形成学业质量标准,为学业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植根于朴素而生动的课堂追求。它更加重视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重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视信息条件下教学方式的变革!

2022年版课标又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总而言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一种内在品质,必定凝聚在每一个学生完整的人格中。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与颁布,这是对课程改革“根系力量”的壮大,它必将成为我校课堂改革的立足点,成为我们课堂教学实践的有力引领,成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指向!

新课程标准落地,一切改革行动就在我们的手上!经由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之手,植根语文课堂实践,我们的行动,就是呵护根系的力量,也为每一位学生筑好语文之根基。教育,是为了朵的事业,但是教育,永远是根的事业!

篇十五: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本学期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课标,针对课标附件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结合日常的教学,我做了如下思考:首先,可以分类推荐。课标给的是按文体分类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我认为可以根据阅读习惯和常见的内容分为:杂志、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历史传记类。其次是由课本向外延伸拓展。可以由课文自然延伸。如七上由《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延伸到《世说新语》的整本书阅读。重视自读课文后的推荐。如八下《大雁归来》一文课后便推荐了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还可以根据作家作品推荐。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这本书是短篇科普文集,非常适合补充阅读。以上的推荐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专业领域兴趣的培养,和集中了解,同时也适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最后,课外读物一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老师在推荐读物时,可以遵循从现代文到古文、由短到长、小说散文先行等原则。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平日里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的作品,在较长的假期里推荐学生读一些历史小说及人物传记,不但可以和历史学科进行互补,故事性强的小说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推荐访问:合集 新课标 学习心得 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1合集) 语文组新课标学习心得 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