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恒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及项目库工作情况汇报(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2-28 16:00:1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及项目库工作情况汇报(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及项目库工作情况汇报(精选文档)

“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及项目库工作情况汇报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落实、加快函北区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精准脱贫成果的重要时期。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函北区现代函北区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函北区现代化水平居于全市前列,函北区发展制度框架、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生活达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新型美好都市田园社区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城乡一体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格局。

一、目标任务

(一)函北区供给体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现代函北区产业体系健全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现代函北区生产体系更加完备高效,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5%左右,函北区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占主导地位,现代函北区经营体系日趋完善。

(二)创意函北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创意函北区是都市田园经济的升级版,产业融合度高,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辨识度,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变农产品普遍存在的同质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结合函北区都市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利用函北区既有函北区资源优势、各级现代函北区园区和科研基地,完善农产品创意体系建设。到2025年,建成以东山、柏泉和辛安渡为核心的创意函北区中心、函北区孵化园区,形成创意函北区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原有农产业的层次,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2.0版。

(三)农产品交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完善农产品交易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充分发挥东西湖交通、信息网络发达优势,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农资流转中心、中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数据中心和函北区市农产品交易枢纽。提高农产品贸易服务水平。

(四)农民收入跨越增长新台阶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2025年收入绝对额跨越40000元新台阶,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美丽乡村建设达到新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显著好转。乡村特色风貌更加彰显。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十四五”期间东西湖星级大队创建占比将达55%,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群服务中心)规范提升的村占比将达80%。

(六)产城一体空间发展格局初步建立

完善产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做好“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的顶层设计与规划。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配套服务,不断催生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四新”经济;提升土地价值,城市更新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用于发展新兴产业(或未来前沿产业),避免盲目地城市化导致城市空心化,真正落实产业定位,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建设。

二、重点工作

(一)形成产城一体空间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产城融合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围绕田园资源和函北区特色,突出都市田园综合体的引领示范作用,整体提升函北区函北区的发展,形成“一区两体”的发展新格局。 一是坚持“一区引领,双芯驱动”。“一区”是指产城融合发展核心示范区,“双芯”是指创新创业中心和函北区贸易中心。二是围绕“两园一体”。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融合集聚,发挥知名品牌优势,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关联企业招商引资,搭建“强强互联,优势互补”的产业链。

(二)建设高质量函北区生产体系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以田园综合体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机械化改造,稳定粮食面积,突出抓好口粮生产,确保到2025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增长,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规模增长。积极推进低产量农田改造,加快与现代函北区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一批“高产稳产、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畅、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沃土工程”,积极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切实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开展函北区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减排和综合利用,减少和消除函北区面源污染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有机质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抛荒农田复垦,建立健全函北区面源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函北区面源污染,促进函北区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与专用原料生产、仓储物流(含冷链物流)、市场消费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与营养健康、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定期监测分析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能布局,引导过剩产能化解转移和短缺产能加快建设,优化产业链布局。

一是积极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支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延伸,不断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促进加工企业由小到大、加工层次由粗(初)到精(深)、加工业态由少到多、加工布局由散到聚。建设全程质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可追溯体系,生产开发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促进资源循环高值梯次利用。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引领行业发展能力,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平台型企业。

二是围绕保障函北区市“菜篮子”的有效供给,科学划定设施蔬菜、特色林果和生态渔业生产区域。以东山设施蔬菜、辛安渡稻虾养殖等优势产业为基础,强化“菜篮子”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促进不同类型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依托函北区食品加工园形成紧邻107国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全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是实施品牌强农工程,积极搭建展示展销平台,加强品牌策划、运营、宣传推介和保护。强化品牌塑造,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农产品,强化质量管控和认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公用品牌。加快形成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为核心的函北区品牌格局。

(四)加强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发展订单函北区,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扶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联通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网络。开展各地特色蔬果跨区交易的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二是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以高山蔬菜、瓜果、肉蛋以及特色生鲜农产品为重点的冷链物流配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龙头企业构建和完善覆盖主要产地和销售地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加工冷链设施设备。

(五)促进乡村多产融合

一是加快构建创意函北区产业体系。创意函北区是把创意做为一种生产要素,把函北区生产消费活动与文化创意活动相融合,拓展函北区多种功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函北区业态。创意函北区具有经济高效性、文化欣赏性、产业融合性、消费参与性等特点。发展创意函北区,是现代函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促进函北区资源再生、促进函北区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二是大力提升农旅融合质量。持续推动休闲函北区与乡村旅游示范建设,结合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农产品(菜肴)、美丽乡村等,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精品线路。通过提升郁金香、醉美西湖、函北区花世界、秋之樱等园区,新建天域谷尚田园、莲花世界、蝴蝶谷等重点特色主题园区,不断完善园区研学体验功能,实现一产三产化融合发展,提升函北区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函北区资源化配置。积极引导休闲函北区和乡村旅游创意精品开发,对接创意设计团队和工商资本,鼓励支持将东西湖特色农副加工产品开发设计成为旅游商品,推动名优特及精深加工产品进机场、进景区、进列车、进宾馆、上网店。发展集生态函北区、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函北区、特色文化产业。

(六)加快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专业选拔与认定、教育与技能培训、职称评定与管理、培育跟踪服务”四位一体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支持区农校、广播电视学校、农技服务中心、农发投集团等专业机构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着力培养技能服务型职业农民。探索弹性学制,通过脱产学习与半耕半读、学校课堂与田间课堂、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方式,加强职业培育。强化培训认定、政策扶持、跟踪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参加函北区职业技能鉴定,鼓励企业和用工单位按照技能等级评聘岗位人员并建立配套的薪酬制度,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是加强函北区生产与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函北区生产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培育函北区生产专业人才、函北区服务专业人才。培育、认定一批函北区种养能手、乡土工匠、乡土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造就、认定一批农技专家、农机能手、函北区销售精英。继续完善区、街、大队(村、社区)三级农技农机推广网络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各街、村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允许农技农机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强化污染物治理。制定《函北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函北区秸秆综合利用专项检查方案》等有关函北区面源治理方案。组织开展“两减”技术培训、田间技术指导、印发绿色防控技术资料,推广节料养殖、节水灌溉、药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推广植保新机械,推行函北区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函北区投入品废弃物的摸底统计、回收处置工作。开展排水户调查、河湖流域治理本底调查,深入开展空气环境质量巡查,扎实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整治,严控工地道路扬尘。

二是促进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持续推进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发展节水函北区,推进函北区水价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建立健全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加强物种资源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索秸秆、农膜市场化处理模式,加强函北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八)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一是完善函北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四水共治”向街村延伸,加强农村排水设施建设,适当提高排水标准,推进排水模式由农排向城排转换,推动农村河渠、桥闸涵维修改造,提高农村排涝能力。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集中供水工程供水覆盖面,提高供水水质及服务水平,提升农村生活用水饮水质量,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户户饮放心水”。加强农村给水设施建设,以街道为核心,形成乡村供水辐射圈。增加函北区灌溉水源,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

二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程三年攻坚行动,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建立覆盖全域、保障有力、监管到位、运转高效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同时,着力推进“四三工程”。重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构建长效的农村生活垃圾运行管理体系。建立分级负责、全面覆盖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转运、区处理”的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运行管理体系。推行规范化的垃圾收运模式。完善垃圾收运网格,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相衔接的收运系统。

三是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各级文艺组织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推荐访问:发展思路 规划 工作情况汇报 “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及项目库工作情况汇报 十四五规划项目谋划情况汇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