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恒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2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5:4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2篇,供大家参考。

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2篇

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1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安排,x月x日,区大常委会副主任**x、党组成员**x带领调研组对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期间,实地察看了**镇**村、**村,**镇**村等村的人居环境治理情况,听取了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从总体情况来看,调研活动富有实效,既看到我区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统筹推进,环境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调研,精心组织,工作谋划精细务实

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美丽**建设的意见》、《**区人居环境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紧紧围绕目标,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细化措施,多重保障,为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标准遵循。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机制,成立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的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公共空间)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书记、镇长亲自抓,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

(二)多方争取,合理投入,有效**瓶颈制约

为**资金等要素瓶颈的制约,铜山采取了多措并举的办法。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持和专项资金;二是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与国开行、农发行寻求合作,争取政策性金融信贷,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形式,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四是拿出x亿元政策引导扶持资金,激励各地早干早得、多干多得、快干快得、干好再得。同时,加大对奖补资金的使用监管,最大化发挥使用效益,这些奖补资金,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和酵母作用。

(三)奖惩分明,通力整治,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将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区对镇“三农”工作目标考核、区级机关争先创优考核和全区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并将检查、评比、考核情况作为部门、镇(街道)评先争优、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需边治边管、重在管理,人居环境治理农民是参与主体也是受益主体,关键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农民养成良好生产生活习惯。为巩固整治成效,严防反弹,铜山积极探索建立常态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建立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为铜山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四)规划引领,培育亮点,打造特色田园乡村

全区已分三批强力打造出123个“十有”示范村典型,按照省、市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和“六无”、“三清一改”标准完成大约1000个自然村达标整治。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开展,一批批“美丽宜居村庄”、“特色田园乡村”纷涌而出:**镇荣获国家级乡村治理先进镇、**镇x村行政村荣获国家级乡村治理先进村;**村荣获全国休闲美丽农村;**街道**村等16个行政村荣获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镇**村和**镇**村已成功申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其中**村已于2019年11月13日在全省“特色田园乡村”现场推进会上被命名为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称号,为**市唯一一家;**镇**村、**镇**村和**镇**村**自然村正在全力打造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街道**村和**镇**村**自然村正在积极建设市级完善提升型“特色田园乡村”。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整治效果不均衡,持续性还有待加强。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镇村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均,整治出来的效果有好有差,且部分村庄在整治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部分镇村对人居环境持久性认识不够,有些镇村满足于已取得的整治成果,学习和进取意识有所降低,不愿意进一步提升。

(二)部分群众环卫意识不高,全员参与度仍需提升。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大多数群众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消极观望,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认为垃圾清理是环卫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随意扔的现象;有的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三)整治任务繁重,资金投入略显不足。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大、后续维护管理费用高,对于部分村来说还是稍显不足;二是由于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为薄弱,筹集资金比较困难,只能依靠属地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和募集社会资金有很大难度。

(四)各项保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结合我区工作实际题,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管护制度,在巩固提升上下功夫。**区近年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在国内的知名度日益提高,下一步,要保住这张鲜亮的名片,稳步推进全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档升级。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督促指导各属地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各属地要建立对村域环境进行全天候监督巡查机制,不断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水平,确保“新增问题不出现,整治问题不反弹”。

(二)坚持科学谋划,在持续推进上见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二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

(三)发挥主体作用,在营造氛围上做文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坚持“硬件”和“软件”同步提升,而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软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一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二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保障机制,在常态长效上抓创新。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发挥独有的动员组织优势,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三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争取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

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2

根据市、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加奎带领调研组对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侣俸镇保乡村、平滩镇青杠村等镇村,实地察看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听取了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征求了太平、土桥、福果、庆隆等9个镇人大**团和部分基层人大代表、村干部相关工作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18年初,我区就成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今年初,调整为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联系)农业农村工作、城乡建设领导任副组长,区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委等17个相关部门及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进一步健全了机构、夯实了队伍,为有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镇街切实发挥主体作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区级层面,编制《重庆市铜梁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铜委办发〔2018〕12号),先后制定出台《重庆市铜梁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重庆市铜梁区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从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规划编制引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健全保障措施等9个方面再次明确相关牵头部门职责,强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原区规划局于2017年底即完成全区266个行政村的村规划编制,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二)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抓好各项重点整治任务落实。一是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截止目前,农村已配置垃圾箱1482个、120L和240L垃圾桶10434个、两分类垃圾桶798个、垃圾运输车96辆、中转站26座;28个镇街共配备农村垃圾治理专兼职人员238人,各行政村配备农村保洁员621人(垃圾清扫收集553人,垃圾转运68人)。全面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收运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达100%。首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8个行政村已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市场化服务公司,即将完成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宣传收集队伍组建并投入运行。整治全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3处,清理1.2万方建筑垃圾,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全部核实销号。二是稳步实施厕所革命。2018年,改建(新建)三格式、三瓮(双瓮)式、下水道水冲式、沼气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5696户。截止去年底,全区卫生厕所总户数达17.25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区除城区的25个镇街于2014年底全部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其中,除安居、高楼污水处理厂因尚未完善手续未移交统一管理外,其余23个污水处理厂均由重庆市环投集团委托铜梁区县域河流综合整治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维护,各污水处理厂运行基本正常。全力推进镇街二三级污水管网建设,去年投入资金约9000万元,新建污水管网65公里,有效提升场镇及周边村庄院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型和生态经济型小流域治理,开展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清淤疏浚,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保护江河湖泊水生态环境。四是全面提升村容村貌。2018年建成“四好农村路”372.2公里,今年计划启动建设960公里,其中,已完工199.5公里、开工352.7公里、开标未动工123公里。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强通组、入户道路建设,2018年新建村社生产作业便道47.6公里、农村生产生活便道202.3公里。截止目前,全区村民小组农村道路通畅率达90%。2018年改造农村危房834户,其中C级280户、D级554户,今年将开展全区现存848户农村C、D级危房改造。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20余吨,清理房前屋后等沟渠5400余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360余吨,营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大力开展绿色示范村庄、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创建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3个、绿色示范村庄18个、美丽庭院904个。五是有效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893家畜禽养殖场的循环化改造,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率达82.21%。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采取稻草粉碎还田、玉米秆平铺还土、甘薯藤就地还土、蔬菜尾菜处理还田等方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34%。扎实推进农资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理方案,建立“谁生产谁回收、谁经营谁负责”的处理机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70%。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行动,完成10个镇街农膜回收工作试点,回收农膜50余吨,回收覆盖率和回收率达30%以上。

(三)强化政策措施,着力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一是加强资金保障。在建立完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资金按规定纳入预算,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配套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打捆包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进行政策性融资贷款,并发动群众筹资筹劳,为相关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2018年,完成融资贷款8亿元,各级财政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群众自筹1300余万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在区级层面,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调度、目标任务台账及情况报送、重要事项即时调度,以及督查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在镇街层面,指导各镇街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采取开设专栏报道、印发工作动态刊物、发放宣传手册和倡仪书、召开院坝会、入户宣讲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努力营造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和少云志愿者开展保护母亲河、垃圾清扫、义务植树、困难帮扶等活动,开展“最美阳台”“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和维护人居环境的责任感,培育村民关心生态、关心环境卫生的良好风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体上看,我区建立起区政府统筹、区级部门牵头、镇街具体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体系,但相关工作机制还需健全完善。比如,各部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资金使用效益未达到最大化;农村公路无专项养护资金,管护机制和责任落实不到位;镇级污水处理厂交由市环投集团统一运营管理,不便于日常监管、协调和快速处理相关问题;农村垃圾收运管理机制不完善,存在垃圾收运不及时、垃圾箱体破损等问题。

(二)基础保障仍有所欠缺。一是经费保障不足。目前,市级层面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区、镇两级财政投入有限,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还不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较大。二是人力资源匮乏。各部门、镇村专职从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人员较少,且专业性不强,指导效果不佳。农村劳动力缺乏,参与整治能力有限。三是配套设施薄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展缓慢,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垃圾收运设施设备不足,特别是垃圾转运车辆较少,且未分片统筹使用,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场镇二三级污水管网不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率还不够高。

(三)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仍较为突出。农村面源污染量大面宽,整治难度较大。建筑垃圾乱倾乱倒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较为突出。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乱搭乱建等现象还很突出,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冲洗圈舍的污水和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较为普遍。农村改厕资金投入不足,改厕不够全面彻底,整治实效性有待提高。

(四)社会舆论氛围不浓厚,群众参与度不高。对农民群众的环保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高,未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部分群众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发挥主体作用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甚至个别群众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工作意见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统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粪污治理、危旧房改造、创建美丽宜居村庄、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加快补齐短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创造农民高品质生活。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健全牵头部门抓总统筹、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协同作战的强大工作合力,整合各方资源和涉农资金,统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二)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示范带动。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全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对现有村规划进行修编完善。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污染源及其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特别要把柴棚、圈舍作为整治内容,统一进行规划改造;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要注重文化保护,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和历史文化等,在环境整治中重点加强保护和修复,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抓好荷和原乡美丽乡村示范点、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等重点项目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

(三)突出重点难点,集中全面整治。在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农村电网改造、人饮安全工程、天燃气入户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短板,提高农村环境清洁度的基础上,聚焦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最大软胁和痛点,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整治,从源头减量是关键。可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两大类,引导群众进行初步分类,将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沤肥再次还田,再通过保洁员二次分类,将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电池等可回收垃圾运回城市进行再利用处理,达到既减少垃圾总量、又降低转运成本的目的。其次,要按照“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标准,健全完善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特别是要统筹考虑经济条件、院落分布、道路设施等因素,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和购置垃圾转运车辆,组建稳定的农村保洁队伍,建立符合各村实际、行之有效的保洁机制。同时,要科学选定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方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垃圾“出口”问题,确保城乡生活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二是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要加快实施镇级污水处理厂技改升级,切实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推进场镇二三级污水管网建设,彻底解决污水收集不全面、不彻底的问题,实现场镇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全覆盖;理顺镇街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体制,建议将管理权限下放由各区县自主运营管理,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功能和效益。针对居住比较分散的农户,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处理,着力解决好农村污水转化利用和处理问题。大力实施以“三清除”(清除垃圾、淤泥、杂草)和“三拦截”(通过种植湿生树种和水生植物、设置缓流设施,有效拦截污水、泥沙、漂浮物)为核心内容的生态化改造技术,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形成一体化的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集成系统,达到恢复生态、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标。三是示范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坚持以户改厕为主、建公厕为辅的原则,按照重点区域优先改、整合资源集中改、农村旱厕整村改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要求,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在城镇污水管网可以延伸覆盖和实施污水集中处理的村,推广水冲式厕所,其他地区以化粪池、便池、冲洗设备等“两池一洗”为主要内容,建设卫生厕所。因地制宜示范建设无害化公厕,搞好农村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和过路行人。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四)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基础保障。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保证整治工作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实效性和综合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用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市场化方式向政策性银行进行融资贷款,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管护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主体参与等方式,将农村垃圾清运、河道清漂等服务外包,走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三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健全区、镇、村、社四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整治资金拨付挂钩,以考核为抓手推动环境改善。对工作推进不力、整治效果不佳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五)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环境保护的各类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其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加强村社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到外地考察学习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方式,增强农民维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营造家家争做环保先锋、人人争当环保卫士,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调查整理)

推荐访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