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学生不良习惯成因及对策(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浅谈学生不良习惯成因及对策(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浅谈学生不良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
著名学者周士渊也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力量也是习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人的一生更是如此。”
习惯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我们的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持续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持续地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的过程,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成就一个人的未来;坏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毁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点滴形成,养成一种不易改变的思维和行为定势。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本着为孩子负责,为祖国负责的态度。所以,教育学生养成一个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和使人类社会健康向上的习惯,是当前和今后学校的头等大事,如果不注意对他们的习惯教育,对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之大。要成功地对他们进行习惯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这样就能有会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矫正教育。
一、不良习惯成因剖析
(一)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承担着孩子习惯个性的养成,在培养儿童少年健全的人格方面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其习惯会是各不相同,都有差异。
——生活在“4-2-1式”的家庭环境中,过着太优裕、太幸福、太任性、太娇惯的生活,会使孩子养成攀比、不劳而获、好高骛远、“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生活在家庭成员中有不良行为的家庭环境里的孩子,通过潜移默化,会逐渐养成、行为不轨、道德低劣的坏习惯。
——生活在家庭不和睦的家庭环境里的孩子,会发生感情隔膜、相互冷漠等因素,会使孩子缺乏温暖,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动机。
——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突然遭受家庭变故的影响,行为习惯失去正确的引导,会导致孩子性情孤僻自卑、消沉厌学、心理逆反等不良习惯产生。
——家长外出打工,产生“留守儿童”,无法对孩子进行监管,“亲子教养”严重缺失,加之社会不良现象的引诱,使其产生不良行为。
(二)学校原因
首先,学校不够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只考虑学生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说,不喜欢动手动脑,学习上不愿意与人合作,作业书写不认真等。
其次,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的,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讽刺、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打击不断,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学习兴趣也消失了,就会从学习上的困难者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学生。
第三,作为教师应该“学为师,行为范”。目前,我们还有许多教师走进教室,头发蓬乱,衣着不整,耳上夹烟,讲课不认真,对工作不敬业,在校园里语言低俗,甚至口出脏话等等,时间一长,或多或少对学生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品学皆差的学生,他们会进行效仿,有“上梁不正下梁歪”之势。
(三)社会原因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尤其是网络中的暴力、色情内容不断渗透到学校,侵蚀着青少年稚嫩的心灵,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致使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导,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都失去作用。
二、不良习惯矫正对策
(一)家庭因素对策
古人说得好,“家长耕读子孙贤”、“上梁不正下梁歪”;现代也有句话“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毋庸置疑,孩子很多人生的知识要在家庭中接受学习。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和伴随终生的教师,在孩子成长中作用巨大。那么在家庭中如何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呢?笔者认为,家庭环境很重要,他包括每个家庭成员的个人素养和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程度。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相互信任、理解,并给孩子施以更多的爱,特别是单亲儿童、留守儿童。才能使家庭的积极影响转化为孩子的内在品质和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应注意以下三个细节:
1、家长要发挥好榜样作用。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氛围,都是孩子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公开的或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家长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培养孩子、塑造孩子,孩子的行为表现正是“父母意识”的反映。
2、不要在孩子幼年期人为地强化孩子的不良习惯。因为家长不经意的强化给了孩子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相当于给孩子另一种方式的默认或纵容,对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不会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3、培养好的习惯,要遵从循序渐进的的原则。美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要不了多久”到底是多少呢?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形成一般的需要21天以上的重复。可见,所谓养成习惯就是不断地强化一种行为,直到它从陌生变成一种定式。在这方面,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北美学生12岁开始做家务。日本中学生要有一周的无人岛训练,没有吃的,食盐都要自制,厕所要打扫得比厨房还干净,法国法律规定14岁要开始承担家务。
(二)学校因素对策
学校因素对策要做好“五抓”。
1、抓早期。前面已经谈过,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形成一般的习惯需要21天的的重复。为此,我一般都在学生进校时安排前三周着重对学生良好常规习惯养成教育。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教学,磨好了柴刀,还会耽误砍柴时间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抓习惯就是抓质量,习惯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总比出现问题才来进行矫正,效果要好得多。
2、抓小事。从身边小事抓起。即抓起床、两操、就餐、睡眠、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抓风纪、语言、着装、礼貌、包容、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认真听课、作业书写、合作探究、问题思考、技能竞赛、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抓持之以恒。对习惯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不要轻言放弃。运用多种方法激励、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受会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抓师德培训。学校是社会文明的窗口,是培养未来社会成员的基地,学校中教师的职业形象则以它强烈的形象性和示范性影响着他们的学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从老师那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获取许多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行为习惯上的营养,给学生全面人格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5、抓沟通配合。这里的沟通配合,指的是家校沟通与配合。寻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满意的效果。”所以教育必先从家庭入手,无论学校多么出色,是不可能代替家庭教育的。
(三)社会因素对策
社会是个大学校,人只有走向社会才会大有作为。但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又是一个“大染缸”,当务之急是净化环境,加大整治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营造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文化管理人员要严厉打击网络中暴力、色情影片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净化环境,减少精神污染。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不间断的系统工程,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合作、常抓不懈,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规范的习惯教育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习惯教育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有好习惯的栋梁,我们教育才会有希望。
热门文章:
- 感恩教育知识讲座学习心得体会3篇2023-12-04
- 感恩演讲稿三分钟四篇4篇2023-12-04
- 标准顶岗实习周记范文合集五篇6篇2023-12-04
- 可借鉴青春无悔演讲稿范文多篇3篇2023-12-04
- 销售员个人年终述职报告汇编3篇2023-12-04
- 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范本合集5篇2023-12-04
- 中小学全国交通安全日演讲稿经典3篇2023-12-04
- 2023护士自我鉴定范文六篇6篇2023-12-04
- 毕业自我鉴定100字左右十篇3篇2023-12-04
- 进修自我鉴定范文八篇8篇2023-12-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