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原文翻译集锦9篇(全文)
渔歌子原文翻译第1篇原文:[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译文及注释: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斗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歌子原文翻译集锦9篇,供大家参考。
渔歌子原文翻译 第1篇
原文: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勐涨,鳜鱼正肥时;
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
此西塞山何处?鄂州、湖州?虽有异议,对词境来说倒无所谓。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众禽无此格,玉立一间身。清似参禅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沾渔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勐涨,鳜鱼正肥时。“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渔歌子原文翻译 第2篇
渔歌子·荻花秋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古诗简介
《渔歌子·荻花秋》是五代词人李珣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词中描绘出一幅潇湘秋月,小艇垂纶欲归图。下片写人情,词中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自在自乐的隐居生活。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翻译/译文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艇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注释
⑴渔歌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⑵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
⑶潇湘:两水名,今湖南境内。《山海经》:“潇水,源出九巅山,湘水,源出海阳山。至零陵合流而于洞庭也。”
⑷橘洲:在长沙市境内湘江中,又名下洲,旧时多橘,故又称“橘子洲”。《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橘洲。”
⑸垂纶(lún):垂钓。纶,较粗的丝线,常指钓鱼线。
⑹篷:船帆,此处代指船。
⑺“名利”句:即心不将名利牵挂。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志在烟霞慕隐沦”。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五岭,达广州,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文学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词人的隐逸生活。
上片写景。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是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
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受中唐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颇大。
渔歌子原文翻译 第3篇
原文: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勐涨,鳜鱼正肥时;
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
此西塞山何处?鄂州、湖州?虽有异议,对词境来说倒无所谓。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众禽无此格,玉立一间身。清似参禅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沾渔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勐涨,鳜鱼正肥时。“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渔歌子原文翻译 第4篇
朝代:五代
作者:李珣
原文: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译文
楚山高大,雄伟壮丽,层峦叠嶂,蜿蜒不绝;
湘水浩淼,一望无垠,水天相接,水色氤氲,碧波荡漾。春风浩荡,我的内心也是随之激荡翻滚,豪情四射。放眼望去,草色青青,满目绿色,浓翠欲滴;
鲜花似锦,竞相开放,百花争艳,花团锦簇,目不暇接,令人神往,由衷赞叹,难以尽述。湘水江上,海艇小船,来来往往,首尾相接,络绎不绝,繁忙异常。渔者撒网,满载而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渔者繁忙,争流竞渡,风景如画,生机盎然。宽阔大江,我悠然垂钓,任由我的小舟,在江面之上,四处沉浮,自由自在,悠闲悠哉,恬然自安。时光如梭,转瞬即逝,此时霞光万丈,照耀江面,整个湘水,铺上了一层无比华丽的金色外衣,转眼夕阳西沉,夜幕降临,仰望天空,一轮明月爬上是山头,月明星稀,繁星点点,此时的我,带着自己垂钓的收获,雅兴未尽,欣然而归,在我独居的茅屋陋室之中,支起铜炉,烹调小鲜,火炉鼎沸,鱼香四溢,我抱出自己珍藏的陈酿,斟满酒具,一饮而尽。品味鲜鱼,美味异常,虽珍馐美食,亦不能比。开怀畅饮,酒至半酣,醉眼朦胧,月光明亮皎洁,透过窗户,射进屋内,整个室内云雾弥漫,蒸腾不散,仿佛置身于仙境,我所处的环境是如此的雅致美丽,的.心情是如此放松自然,我的心胸是如此的开阔豁达,此景此情,说什么荣辱沉浮,谈什么成败得失,所有一切,都飞出世外,成为过眼云烟,消失的无影无踪。
注释
⑴淡荡——水动荡的样子,此指风吹不动。
⑵芊芊——草茂盛的样子。
⑶棹歌——渔歌。
⑷信浮沉——听任渔舟自在地起落。喻己于世,听其自然。
⑸“钓回”句——钓得鱼回,已是月色满江,舟歇于河弯曲处。
⑹云满屋——月光和江雾笼罩,如云满屋。
评析
这首词写处士的生涯与心怀。上片是楚湘山水画,江山秀美,风物可爱,语言流利,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美的迷恋,是下片“渔夫”生活的典型环境。
下片描绘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从外到内,“不见人间荣辱”。这是封建时代正直知识分子,受压抑、打击、挫折之后的一种理想的追求,绝意仕进,与世无争,虽是一种无力的消极反抗,但也体现了他们对那个社会的强烈不满。全词淡淡写景,缓缓抒情,风骨俊逸潇洒,态度旷达超拔,语言清新流利,文笔洒脱豪放,无不洋溢着一种“清胜”之美。
渔歌子原文翻译 第5篇
渔歌子·楚山青
五代 李珣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译文
楚山青青,湘水明静,清风徐来,令人流连忘返。青草茂盛,繁花竞开,海艇与小船往来穿梭,悠然垂钓于清波之中,歌声相续。
任随船儿在水面上漂浮。不知夜幕早已降临,乘月归来,有酒盈樽,满屋是云雾蒸腾如登仙界。此情此景哪还有世间的荣辱觊争。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澹(dàn)荡:即淡荡,水动荡的"样子,此指风吹不动。
芊(qiān)芊:草茂盛的样子。
棹(zhào)歌:渔歌。
信浮沉:听任渔舟自在地起落。喻己于世,听其自然。信,任由。
尊:同“樽”,酒器。
云满屋:月光和江雾笼罩,如云满屋。
评析
这首词写处士的生涯与心怀。上片是楚湘山水画,江山秀美,风物可爱,语言流利,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美的迷恋,是下片“渔夫”生活的典型环境。
下片描绘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从外到内,“不见人间荣辱”。这是封建时代正直知识分子,受压抑、打击、挫折之后的一种理想的追求,绝意仕进,与世无争,虽是一种无力的消极反抗,但也体现了他们对那个社会的强烈不满。全词淡淡写景,缓缓抒情,风骨俊逸潇洒,态度旷达超拔,语言清新流利,文笔洒脱豪放,无不洋溢着一种“清胜”之美。
渔歌子原文翻译 第6篇
渔歌子·荻花秋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古诗简介
《渔歌子·荻花秋》是五代词人李珣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词中描绘出一幅潇湘秋月,小艇垂纶欲归图。下片写人情,词中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自在自乐的隐居生活。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翻译/译文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艇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注释
⑴渔歌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⑵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
⑶潇湘:两水名,今湖南境内。《山海经》:“潇水,源出九巅山,湘水,源出海阳山。至零陵合流而于洞庭也。”
⑷橘洲:在长沙市境内湘江中,又名下洲,旧时多橘,故又称“橘子洲”。《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橘洲。”
⑸垂纶(lún):垂钓。纶,较粗的丝线,常指钓鱼线。
⑹篷:船帆,此处代指船。
⑺“名利”句:即心不将名利牵挂。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志在烟霞慕隐沦”。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五岭,达广州,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文学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词人的隐逸生活。
上片写景。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是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
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受中唐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颇大。
渔歌子原文翻译 第7篇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赏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
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5]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渔歌子原文翻译 第8篇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译文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船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
潇湘:两水名,今湖南境内。《山海经》:“潇水,源出九巅山,湘水,源出海阳山。至零陵合流而于洞庭也。”
橘洲:在长沙市境内湘江中,又名下洲,旧时多橘,故又称“橘子洲”。《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橘洲。”
垂纶(lún):垂钓。纶,较粗的丝线,常指钓鱼线。
篷:船帆,此处代指船。
“名利”句:即心不将名利牵挂。
赏析
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渔歌子原文翻译 第9篇
原文: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译文: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艇回家。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注释:
荻(dí)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tǐng)垂纶(lún)初罢。
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潇湘:两水名,今湖南境内。橘洲:在长沙市境内湘江中,又名下洲,旧时多橘,故又称“橘子洲”。垂纶:垂钓。纶,较粗的丝线,常指钓鱼线。
水为乡,篷(péng)作舍,鱼羹(gēng)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篷:船帆,此处代指船。“名利”句:即心不将名利牵挂。
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词人的隐逸生活。
上片写景。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是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
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受中唐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颇大。
推荐访问:集锦 原文 翻译 渔歌子原文翻译集锦9篇 渔歌子原文翻译(集锦9篇) 渔歌子原文及翻译
热门文章:
- 感恩教育知识讲座学习心得体会3篇2023-12-04
- 感恩演讲稿三分钟四篇4篇2023-12-04
- 标准顶岗实习周记范文合集五篇6篇2023-12-04
- 可借鉴青春无悔演讲稿范文多篇3篇2023-12-04
- 销售员个人年终述职报告汇编3篇2023-12-04
- 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范本合集5篇2023-12-04
- 中小学全国交通安全日演讲稿经典3篇2023-12-04
- 2023护士自我鉴定范文六篇6篇2023-12-04
- 毕业自我鉴定100字左右十篇3篇2023-12-04
- 进修自我鉴定范文八篇8篇2023-12-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