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恒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年度流浪者诗歌热门9篇

发布时间:2023-07-26 18:30:02 来源:网友投稿

流浪者诗歌第1篇流浪者的心是浪漫的年轻的因为流浪者的生命里程注定了漂泊不是每个人都会拥有与命运挑战的心态漂泊中经历了太多无论生活多苦多累都要持有一颗年轻的淡然的心飘飞的思绪与现实在矛盾中交织错杂的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浪者诗歌热门9篇,供大家参考。

流浪者诗歌热门9篇

流浪者诗歌 第1篇

流浪者的心

是浪漫的年轻的

因为流浪者的生命里程

注定了漂泊

不是每个人都会拥有与命运挑战的心态

漂泊中经历了太多

无论生活多苦多累

都要持有一颗年轻的淡然的心

飘飞的"思绪与现实

在矛盾中交织

错杂的情感不会压抑

因为流浪者

懂得如何去接受

在放松的同时

释放了超常的能量

也会让自己更加成熟

因为人生

就是在磨炼中成长起来的

这就是

流浪者

因为他们

懂得什么才是生活

流浪者诗歌 第2篇

背负沉重的行囊与亲友殷切的希望

我辞别了可爱的故乡

心中充满了那如烟似梦的幸福追求

誓要走南闯北去勾画那金秋的向往

像随波起伏的飘萍动荡

梦中的憧憬似断线的风筝失向远方

钢筋水泥凝固的冷漠城市

到处都有让寻梦者碰壁的墙

眼花缭乱纷纭车水马龙,悲哀

碾灭了激情在三月天红火的绽放

生活的道路习惯沧桑惨淡的心房

麻木如行尸走肉般 流浪 流浪

还记得空中花园的厕所旁

一只流浪狗在灌木丛中矗了土屋三尺长

苦苦挣不到他乡的栖所

艳羡那狗窝清凉,踌躇的脚印终日彷徨

人生之洋中有远航的帆

可叹自己却不是命运的船长

镣铐与枷锁下躯壳已在寒冷中冻僵

灵魂于惨淡之涯中如柳絮飘扬

文明的土著见不得漂流的远客

借口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群寄生的“蚂蚁”与“老鼠”搞啥名堂

聚在繁华幽暗的鼻腔,呼吸难畅

还是不死心啊,不屈的魂

与我们唱着漂泊的歌曲流浪

闯荡在公与不公中,仍还坚信着

有一天能够取得一片绮彩作幸福的温床

流浪者诗歌 第3篇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增长智慧,一本好书可以开展人们的视野。有人书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活到老学到老,智慧需要大家用心培养、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实验,而阅读就是最佳捷径。

我喜欢阅读,坐拥书城是人生一大乐事,以前喜欢绘本、童话,升上四年级后,老师一直鼓励我们阅读纯文字书、长篇故事及小说。最近我的功力大增,迷上一本世界文学大着作——《流浪者之歌》,竟然也让我读完了!

主角悉达多与迦文达,在一生中遭遇不同的人、事、物,尝遍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虽然遇到挫折,也为了芝麻绿豆小事而烦心,可是他们都能分辨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会因而手足无措。

看完这本书后,给我很大的启示与不同的看法。一个人从年轻到衰老;
从身无分文到拥有荣华富贵,中间过程充满艰辛困苦,充满各种诱惑与欲望,但到了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毅然放弃一切重返自我,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我好喜欢这本书的书名,“流浪者”,给人一种沧桑、贫困,却也自由自在的感觉,而作者又把人生的际遇比喻成“一首歌”,余音缭绕,回荡心里。看完这本书后,我也思索好几天,来想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作者可真是高明啊!

流浪者诗歌 第4篇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流浪者之歌》开始于林怀民一趟渴慕的旅程。1994年夏天,行囊里带着德国作家赫曼?赫塞根据佛传故事改写的小说《流浪者之歌》,林怀民飞往佛祖得道的菩提伽耶。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塞,四十五岁创作出经典作品《流浪者之歌》(又译:悉达求道记),故事主人翁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历经**冥想、放浪形骸、流浪苦行的种种求道法门,而在放下一切法门时得证圆满。在菩提伽耶,林怀民看到大觉寺外聚集上百的乞丐,残障与麻疯病人,大受惊骇,因而烦苦不解:“人世间的悲苦,为何在佛陀涅盘两千五百年后毫无改善?”忽然间,他意识到佛陀不是神,而是凡人,为了利益众生,苦思出让世人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学。他感动地叩头顶礼。

一日,在佛陀悟道的菩提树下**,阳光穿过叶隙,林怀民感到眉心一股温热,从未有过的安静与喜悦笼罩他的身心。印度归来,如流水般创作出《流浪者之歌》,林怀民喜欢说:“这是佛祖的礼物。”

这样就诞生了我们今天所能观赏到的舞蹈《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绝对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编舞者将三吨半稻谷搬上舞台,让我们得赏一场稻谷的盛宴:谷泉、谷河、谷雨、谷瀑、谷丘,及至满满一舞台金黄的稻谷。编舞者以乔治亚民谣作为配乐,那音乐雄浑,低沉,沧桑,长河一般的音符,蕴藏着无比的坚韧和力量,与舞蹈浑然天成。而那些衣衫褴褛的男女舞者,他们的一出场就让人震惊,让人感受到了求道之途的苦难。

一束细密的谷泉,从天而降,汩汩落在一个扮作僧侣的舞者的光头顶上。随后的90分钟里,他一动不动,合掌而祷,接受着稻谷(圣水)的洗礼。从高空垂直落下的稻谷,簌簌敲击着他的头顶,再飞溅到他指尖,再弹起,焰花一样美丽的弧线,绽放,落下,缓缓堆积在他脚下,小山一样。灯光下,粒粒稻谷本身就是舞蹈。金黄的,带着声响,线条流畅,路径华丽,亦动亦静。

沿着稻谷堆成的蜿蜒的圣河,那些衣衫褴褛的男女求道者挣扎、跋涉、祷告、祭祀„„他们的舞蹈,虔诚、神圣、充满仪式感。那一次次扑向稻谷,或者翻滚、跳跃、旋转、鞭笞,都给人极大的震撼。他们肢体的动作,又是那样的由内而发,像是不可遏止的本能,全不是为舞而舞。

还有那个整场只与耙子为伍的舞者,将满台的稻谷一圈又一圈地耙出一个巨大的圆。耙这个圆,足足用了24分钟。那是何等的气场?从近景中看到舞者淋漓的大汗,再观他的专注疑重,无不让人惊叹。

《流浪者之歌》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什么是沉思冥想?什么是躯体舍弃?什么是持戒奉斋?什么是屏息呼吸?那是从‘自我’中一种短暂的飞离、从生命的苦痛中一种临时的逃避;
那是对生命痛苦的一种缓和、对生命愚行的减轻。”这是赫尔曼·黑塞 在小说《流浪者之歌》写的话。看完了林怀民编导的舞蹈《流浪者之歌》,我开始明白了这段话的含义。《流浪者之歌》正传达了一种忘我,一种生命痛苦的解脱。而这种忘我这种解脱,一方面需要精神的追求,一方面需要物质的劳作。

第一段---痛苦,那个僧人,站在左前方的台上,上面不断地洒下谷物,从他的光头上流泻,在足下堆积。他应该就是乔达多·悉达多,就是流浪的修行者。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无论是喜是悲,这个僧人始终保持这个姿势,岂一个忘我可解?

飞流之下静定禅立,其中的定力和坚韧,自不待言。他在流动的稻谷中坚守着静,坚守着念,以不变应万变,愣是成了整个舞台上最牵缠人心的一角,也让人心生敬意。

在这段,那几吨稻谷自然也会成为卖点,稻谷是收获的象征,是富裕的象征,物质的象征,但也是沙漠的象征。正应征了佛祖的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开始的时候衣衫褴褛的男女求道者在满地的稻谷上挣扎,稻谷从他们的指缝中抓起又漏下,痛苦的人们犹如在沙漠中行进。这让我想到,物质上的东西我们不可能永远抓在手中,若没有精神上的富足,我们只是在沙漠痛苦地穿行,看不到尽头是什么,看不到希望在何处。

第二段---自我的鞭挞,这一段中的男人们拿着绿色的树枝抽打自己,让我看得触目惊心。随着他们的自我鞭挞,我的内心也在经受着鞭挞。绿色树枝是希望的象征,是谁不让生命的希望不能发芽,是人自己,既折磨了希望也折磨了自己。这让我想到人的不自律是才是痛苦的根源。我们时时破坏自定的规则,嘴上嚷着要遵守规则,需要规则,要有社会公德,却不自律,亲手去破坏它们,使它们形同虚设,毫无意义,最后还在一味地抱怨,不满那些自己造成的错误。我们时时违背自己的良知,我们明明知道善的立场,却又不由自主地走到另一边,最后遭受恶果,深陷于痛苦中不能自拔。

一切都存因果,此消彼长。自我谋取到眼前的那点利益也不过是截了自己的脚补自己的头这样的蠢事。人的自我是就那鞭挞着希望和鞭挞着自己的树枝,就是既不利益自己也不利益众生的痛苦。我们要从痛苦中解脱,就需要忘我,需要先自我解脱。

第三段,一个全身只着一根带子的几乎裸体的健硕男人,和一堆稻谷从空中重重砸下。前面的舞者如果说表现都是饭都吃不饱的穷人,始终站起跌倒,牢牢地被吸引在大地上,(在人智学中,大地也代表着物质),那么这健硕的男子(肌肉非常之美)定是个富足的人,也许他拥有许多的粮食和黄金(这里稻谷可以解释成黄金,财富)。那么这一段,这个男子也始终贴在谷堆上,他只是挥霍,挥洒那些稻谷抑或黄金,他几乎连向上的力量都没有,他沉溺在这些物质之中。

那些穷人因为难以得到物质的满足而挣扎痛苦,而那些物质富足的富人们,他们沉浸在物质之中完全难以自拔,完全丢失了精神上的支撑,成为了精神上的乞丐,真正的乞丐。这不正是对我们现实中那些本末倒置、追名逐利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摸爬滚打地,而身心疲惫的人们的一种警告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光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却忽视精神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物质只会让我们沉迷难以自拔,精神才能让我们忘我,以摆脱物质的痛苦,得到解脱。

第四段---双人舞(爱的力量),这里男舞者背起了女舞者,向着光的方向前进,前进„„好像整个舞蹈,只有在这里出现了两对双人舞,我理解为,爱的出现。这个爱也许仅仅是两个人的,爱的对象只有那一个,但这至少是爱。拯救的力量就是在爱的依稀微茫之中。在此过程中,两对舞者之外还有一个孤独的男舞者,执着棍子盲目地追寻„„

这让我想到爱的力量,爱给我们带来了陪伴的温暖,心灵的慰藉,让我们有了责任,有了动力向着光明,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而那些找不到爱的人就只能孤独地盲目去追寻人生,找不到方向和希望。所以我们需要爱,需要爱去让我们摆脱求道路上的困难。

以上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几段,还有就是那位当所有的舞者都来谢幕,包括那位无论是喜是悲也如如不动的僧人也来谢幕时,依然默默在谢幕的舞者后面拿着耙子耕作的耕耘者。他一直是以人肉背景的姿态出现的,无论民众如何痛苦,找寻„„他都如一个毫不相干的形象独自耕作,那时我就冥冥中感觉,这个人肉背景很重要。果不其然,后半场,这位耕种者独自出现,用耙子在舞台上静心划出了20个同心圆,约30分钟。

我感觉这个耕种者其实就是僧人,也就说都是修行者,或者说是修行者的一体两面。参禅有止和观两种方法,如果说僧人做的是观,那么这位耕种者做的就是止,一切的痛苦挣扎精神的焦虑都在土地地耕作中停止。流浪的终点是归顺土地,修行的终点也是归顺土地;
精神的归属是肢体劳动,痛苦的终结是默默耕种。

耕种者是有福的,纯朴的劳动者是神的厚爱。那些我们现代人看起来蠢笨之极的手工劳动:木工、缝纫、烹饪、园艺耕种„„正是能把我们的精神的焦虑、飘忽的头脑深深植入大地的途径。这让我觉得修行(即忘我,从苦难中解脱)是两面的,一面是精神的追求,一面是物质的劳作。

《流浪者之歌》通过舞者们的的肢体动作呈现的是求道之旅,由此岸向彼岸的旅程,集祭祀、膜拜、修为、朝圣等等宗教仪式于一体。苦难的生命,朝圣之路就是生命之旅。求道,缘自信仰、渴慕,是精神所需。而代价,却必定是肉体的痛苦。舞者压低身姿、缓行慢舞,迟滞、痉挛、抽搐般的舞姿,沉重的呻吟或者吐纳声,皆为呈现求道之途的苦难。最终在那飞流直下的谷瀑、倾盆谷雨,带着巨大声响的壮观中,求道者们得到了光明,从痛苦中得到解脱。

在这一过程中,我明白了流浪者的终点是什么。是忘我,是解脱,是摆脱苦难,是走向光明,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向那群衣衫褴褛的男女那样在物质中挣扎,而是像那个僧人一样追求精神,向那个耕耘者一样通过物质的劳作释放痛苦,这样我们才能得道,才能走向光明。

流浪者诗歌 第5篇

我在每一朵梅花

含苞的 绽放的

凋谢的梅花上面

写下我的名字——流浪

我在每一处他乡

成长的 付出的

收获的他乡路上

写下我的名字——流浪

从北方之北到南方以南

然而那其实是多么不情愿的记录

多么不应该的记录

如果一生只能记录一次

我愿记录阳光

愿阳光斜出云霞

温暖我褴褛的衣衫

震落身上的尘土

从此 我便是洒脱的旅客

欢馨欣赏每一处风景

好奇领悟每一段人情

张扬地在每一处刻下

“旅行者到此一游”

于是 我愿意去到我可以去的地方

我愿意去到任何一个地方

留下我的足迹

镌刻下我的名字

“行者无疆”

QQ:2510338731

流浪者诗歌 第6篇

流浪者之歌

作者简介:帕布罗·德·萨**蒂(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时即学习小提琴,八岁登台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并大受欢迎。其演奏技艺精湛,音色甜美纯净,因而它被后人称为“帕格尼尼再世”。

这首乐曲是一首纯灵感的作品,作品的素材来源于匈牙利吉卜赛民族音乐,是作者根据在不达佩斯旅行期间听到的几首吉普赛旋律写成的,所以它具有匈牙利风格,以最真实、最直接的渲染手法突出了这个流浪民族浪漫不羁的性格。仿佛可以看到吉卜赛人是怎样地流离失所,又是怎样地在临时驻地欢乐地起舞。因为它倾注着作者的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悲怆、热情、希望、坚韧。堪称是一部刻画吉卜赛民族的音乐杰作。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乐曲以缓慢和飞快速度轮流出现,来表达吉卜赛民族的这种性格特征。旋律中散发出吉卜赛风格感人至深,.描写了这一民族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演奏技巧得到相当完美得结合。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全曲由四歌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序奏中,独奏小提琴在G弦上强劲地奏出了用典型的含有两个增二度、四个小二度的吉普赛音乐调式写成的饱满而又带又装饰性、宣叙调般的主题旋律,这个旋律沉重、悲怆、惆怅、凄楚,带有悲剧性色彩,一下子就勾画出了流浪的吉普赛人忧郁又刚强的民族性格。它不仅是序奏的主题,也是全曲的灵魂。听之令人动容,终身难忘!

第二部分徐缓地奏出了流畅、带有倾诉性的旋律,当这一主题呈述后,时而插入快速的华彩段落,体现了吉普赛音乐特有的即兴性特点。在这其后又引出了新的音调,作者在这部分里,更加充分地运用了小提琴各种演奏技巧:跳弓、滑奏、双弦、左右手的拨弦及泛音演奏等等,使乐曲成为典型的小提琴独奏曲。

第三部分:稍为缓慢的缓板,只有14小节,堪称世界上最著名的慢板主题之一,这一部分是根据匈牙利作曲家艾勒梅尔.升蒂尔迈所作歌曲改编而成的一段令人难忘的旋律,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如泣如诉,扣人心弦,简直是刻骨铭心。犹如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千古名句,成为千古绝唱,这一旋律广为人知

第四部分:急变为极快的快板,与第二、三部分反差很大,对比强烈,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音符一如冲破堤岸的潮水引领听者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运用小提琴高难度技巧演奏出来的洋溢生机的音符,反映出吉卜赛人虽然过着流浪的生活有着满腹的心酸,但却具有热情奔放、开朗乐观的性格,能歌善舞的一面。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
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接着是由十六分音符的顿音奏法所构成的快速节奏的音乐,将音乐推向热烈顶点,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全曲结束时的两个和弦拨奏,有力而干脆,犹如吉普赛人豪放而又兴奋的喊叫声。

流浪者诗歌 第7篇

流浪者的脚步

在烈日下

拖着行李一步一步往前走

骄阳照在后背

而你只是一笑

可知你背起的不只是一件行李

而是自己的未来

在大雨中

冒着大雨没有雨伞的呵护

雨滴打在脸上

而你只是一笑

怎知你心中牵挂的不是自己

而是远在他乡的父母

在雪地上

踩着积雪没有棉靴的保护

雪花飘过额头

而你只是一笑

奈何最放不下的不是面子

而是曾经的理想

流浪者诗歌 第8篇

我是故乡的流浪者

出生在一个叫徐家的小村庄

长着长着

就盼着有一天能翻过那一座座山

越过那一条条河

到远方去看看传说

一九九三年吧

我坐上北去的火车

到了那个很冷的沾河

踏着层层的白雪

听着百货大楼里放着

《你在他乡还好吗》

《花好月圆》

《情锁》

小学初中高中

同学换了一波又一波

心中藏了哪个帅哥

二零零三年么

考上了那个一听名字以为是外国的大学

学着我最爱的中文

特别的快乐

四年的时光

是那样漫长

那图书馆的角落

是谁和我

重复的故事在校园里最寻常不过

还没等把心意磨合

转眼就毕业

二零零七年

夏天

绥芬河交通广播

工作

局外人的自得其乐

秋季漂泊

到沈阳读硕

纠结于谁的诺言欺骗太多

谁的未来难以把握

时光蹉跎

二零零九年

果决

回到家乡的某个大学

被尊重和需要

是幸福的

以至我忘乎所以辜负了家乡给我的一切

却忘了这幸福是唾手可得

却舍近求远甘做故乡的匆匆过客

辗转在家乡

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

一个十字被书写

一个流浪者

祈祷上帝保佑

我这虔诚的.女子

在异地他乡

安居乐业

流浪者诗歌 第9篇

《流浪者之歌》

一、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师:首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一会儿告诉老师这是哪个国家的电影片段?(印度)那么关于印度你知道多少呢?谁来给大家说说,我们来讨论讨论。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非常好!概括的很全面。

2、导入新课:印度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领土面积广大,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创造了许许多多世界灿烂的文化,如:宗教文化;
(西游记唐玄奘去西天取西经)建筑文化(泰姬陵);
尤其是印度的音乐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名。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次的印度音乐之旅,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新课。

1、播放音乐,初步感受歌曲。

师:首先我们来听一首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板书,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屏幕上出示的问题: 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其中有几个乐句相同或相似? 师:歌曲结构是a+b+b"。

2、复听歌曲。

(1)教师范唱歌谱,学生感受旋律走向,例举3种旋律线条让学生选择。

请同学们边听边拍击歌曲节奏。师:分析了歌曲的结构之后我们再次聆听《流浪者之歌》。

思考:歌曲中出现了屏幕上的哪些节奏型?

我们刚刚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歌曲的旋律走向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认真听老师唱歌曲的旋律,并跟着老师的手画出歌曲的旋律线,然后对屏幕上的选项作出选择。

三、学唱歌曲《流浪者之歌》。

1、用“lu”轻声模唱歌曲旋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共同的探讨,对流浪者之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来学唱歌曲,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打着拍子用“lu”轻声模唱歌曲旋律,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2、师:同学们基本能模唱这首歌曲了,那么歌曲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在哪里?

(1)写在音符的左上方,表示临时升高或降低该音符的符号叫变音记号。这种变音记号也叫临时记号。5 4 3 #5 4 3(2)师小结:在音的上方有一条像波浪线的记号叫上波音记号。(3)教授其概念:上波音是在同一个音之间加入上方时值很短的邻音而构成的,就是这个上波音记号让这首歌曲富有地方特色,印度音乐大多喜欢在歌曲中加入变化音和装饰音,这就是印度音乐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用钢琴演奏,让学生感受对比,再用钢琴带唱。(加入上波音和没有上波音有何不同?)#5 4 3 和 #5 454 3 的对比。设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这个地方出现了上波音记号外还有哪个地方出现这样的音乐记号?出示音阶图,带有上波音的 7 6 又应该怎么唱?

生:
7 1 7 6 6

3、跟钢琴歌唱歌曲中的简谱。

师:我们解决了这个难点,下面请同学们跟钢琴歌唱歌曲中的简谱。

4、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熟悉了全曲旋律,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加入歌词轻声哼唱全曲,随音乐打拍子并轻声跟唱。

5、这次请全班同学轻声跟录音范唱完整演唱全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奏)

6、师生合伴奏接龙唱。

师:现在老师想跟你们合作一下,老师先唱两个小节,你们再接着唱后面两个小节,第二段的时候反过来由你们先开始唱,看看我们配合得够不够默契!

7、情境创设,体会歌曲情感。

师:假设你就是这位流浪者,你会以怎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曲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1分钟,小组长来分享你们组的体会。(略带伤感)

8、完整跟录音伴奏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情感。

9、认识印度古典音乐的两个基本因素拉格和塔拉。(打比喻:盖房子)

师:大家演唱时可以再洒脱、随性一点,其实印度的传统音乐是很崇尚即兴的,但是即使是再自由的音乐,也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拉格,其含义是企图借特定的音符组合的旋律,来引领听者的情绪和感情,一般由5至9个音符组成。

二是塔拉,是节奏和节拍的总称。这两个要素在我们刚刚学习的歌曲中都有体现。

10、播放乐器视频片段,教师简介,认识最具印度特色的乐器。师:刚刚介绍的两个基本要素又离不开两件最具印度特色的乐器。“西塔尔”是一种长颈弹拨乐器,共有七根琴弦,主要作为独奏乐器用来演奏拉格或为演唱伴奏;
“塔布拉”是由两个单面鼓组成的套鼓,是进行塔拉演奏的关键乐器。

四、拓展与延伸。

1、体验与感受印度舞蹈。

师:印度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歌舞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在印度音乐中常常加入了舞蹈。接下来请大家通过欣赏印度歌舞《蒙格尼》寻找一下印度舞蹈的特点。

(1)、欣赏印度歌舞《蒙格尼》。

设问:欣赏印度歌舞《蒙格尼》时请同学们关注:舞者的眼神、手部动作、舞姿?

(2)、模仿几个简单的印度舞蹈手部动作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学习3个印度舞蹈手姿。

(3)、动:闻歌起舞,根据刚才学习的印度舞蹈手姿结合头部有节奏的左右摆动、眼睛随音乐转动等分小组为歌曲《流浪者之歌》创编律动。

五、小结。

1、请学生归纳出印度音乐的特点。

(1).装饰性音型(上波音)点缀旋律。

(2).旋律迂回、曲折呈下行走向

2、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

印度的音乐以拉格和塔拉为基本要素,使用了很多的装饰音和变化音,运用了最具特色的乐器,且大多数都加入了歌唱和舞蹈,使其具有独特魅力。

3、结语:印度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度,印度音乐浪漫、唯美、动人,常常带着一种迷幻的色彩。印度舞蹈以其变幻无穷的手势、眼神,复杂多变的舞姿让人迷恋,让我们学会用开放的心态,审视、包容它。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流浪者 诗歌 热门 流浪者诗歌热门9篇 流浪者诗歌(热门9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