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恒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事迹材料 >

2023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五篇】【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3-03-19 09: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合集【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2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合集【优秀范文】

我们要把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展现出的崇高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那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篇一

拉齐尼·巴依卡:永不折翅的“帕米尔雄鹰”

1月4日,2021年开年第4天,气温骤降。

和严寒一起袭来的,是拉齐尼·巴依卡牺牲的噩耗。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护边员。这一天,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他,为救一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

一周前,他还兴高采烈地上街买了一套崭新的民族服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为两个月后去北京参加两会准备的。而这次在喀什大学参加汉语培训,也是为了在两会中克服语言障碍,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

令人心痛的是,这套崭新的服装,却永远地失去了它的主人……

2017年12月,我和同事赵瑞熙专赴海拔4300米的新疆军区红其拉甫边防连,采访报道连队官兵卫国戍边的事迹,也被连队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人接力护边的壮举深深感动。

我一页一页地翻阅4年前采访拉齐尼·巴依卡的笔记,顿时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被誉为“帕米尔雄鹰”的拉齐尼·巴依卡,那个骑在牦牛背上、头戴塔吉克族毡帽、黝黑脸庞上总是挂着憨厚笑容的护边员,一次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泪水一次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英雄,魂归故里

受疫情影响,我只能通过视频采访。

作为被救孩子的母亲,陈晓琴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事情发生得太突然。1月4日中午,寒风刺骨。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的教师陈晓琴,带着8岁的儿子在校园里的人工湖边玩耍。冰面突然坍塌,儿子不慎落入4米多深的冰水中。救子心切!陈晓琴冲过去拉扯儿子,不料也同样落入水中。

“救命啊!救命啊!”这时,路过此地的拉齐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听到撕心裂肺的呼救声,迅速向湖边跑去。只见孩子在冰冷的湖水中时沉时浮,情况万分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冲上冰面,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再次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

刺骨的冰水很快浸透了拉齐尼·巴依卡厚厚的棉衣,迅速消耗着他的体能。他一边拍打水面,一边抓住孩子的衣服,奋力向上托举。

木沙江·努尔墩拿来长长的围脖,和拉齐尼·巴依卡一起施救。见木沙江·努尔墩拖不动两个人,拉齐尼·巴依卡松开了自己的手,使劲将孩子推出冰面。随后,他又潜入湖中救孩子的母亲。此时,喀什地区消防救援支队世纪大道特勤站班长杨鹏飞和战友闻讯赶来,陈晓琴和孩子得救了,拉齐尼·巴依卡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噩耗传到帕米尔高原,拉齐尼·巴依卡的妻子正在家里喂牦牛。视频中,她含泪回忆道︰“去喀什培训之前,他还在训练家里的4头小牦牛,他说等这些牦牛训练好了,家里就能有5头牦牛参加巡边任务了。”说完,她便提出结束视频通话:“不想说了,心里疼得很……”

视频中,被救孩子的母亲陈晓琴未语泪先流。1月5日,刚刚离开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她,放下仍在住院的孩子,奔向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她要送孩子的救命恩人最后一程。

汽车一刻不停地开了6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陈晓琴抱着拉齐尼·巴依卡的两个孩子,哭作一团。晚上,两个孩子来到她住的宾馆。自从得知父亲牺牲的噩耗,他俩就没有合过眼。陈晓琴让兄妹俩躺在床上,安静地听他们说话。

11岁的男孩拉迭尔说:“爸爸带我去过北京,姐姐却没去过……”

13岁的女孩多尔罕说:“爸爸是为了救人才牺牲的,他是我心中的英雄。虽然我想爸爸,我没去过北京,但我不怪他……”

看着两个失去父亲的孩子,陈晓琴一边抹眼泪,一边心里默默盘算:她要把两个孩子接到家里,像亲生孩子一样呵护他俩。等疫情过去,她要带多尔罕去趟北京,帮助她实现愿望……

“英雄把生命给了我的孩子,我也要把爱传递给他的孩子。”视频中,陈晓琴说着说着,泪水又流了下来……

1月5日下午,拉齐尼·巴依卡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他的家乡提孜那甫村举行。人们默然肃立,静静送他最后一程。悲伤和不舍,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送走儿子后,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默默地抹着眼泪,一步一顿走进陈放一家三代人巡边护边照片和荣誉证书的展览馆。他拿起儿子的照片看了又看、擦了又擦,仔细地端详,轻轻地抚摸,身体不时颤抖……

70载,一家三代人接力护边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的祖父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祖父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

这是拉齐尼·巴依卡创作的诗歌《南湖》,也是他的朋友圈最后一条动态。

视频中,一个月前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显得非常消瘦、憔悴,与4年前我采访他时相比,明显苍老了许多。老人刚刚给牦牛喂完草料,说话声音很小。在这之前,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心疼他,不让他干重活。

通过手机镜头,我看到老人身后的景象——从提孜那甫村望出去,远处皑皑的雪山,便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和绵延崎岖的边防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5公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在塔吉克语中,红其拉甫意为“血染的通道”。这里常年积雪,平均海拔超过43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风力常年在7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我年轻的时候,长年累月在外巡边,拉齐尼·巴依卡主要由他妈妈带大。”谈起自己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话多了起来。他又一次讲起三代人接力护边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巡边。每次巡逻,他们都会带上3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尔后敬礼、宣誓。

“我爸爸巡边23年。1972年,他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我就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走了36年。”他的语气很平静。实际上,这位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的老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在巡边护边生涯中,他曾50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98年“八一”前夕,县领导到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家里慰问,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朴实的话语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第二年,满头银发的他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前,他曾9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就这样,两代人在帕米尔高原树起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也飘扬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中。

在5个儿女中,拉齐尼·巴依卡无疑是父亲的最爱。受父亲影响,拉齐尼·巴依卡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2001年12月,他如愿以偿参了军。在部队,他的军事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7月,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从那年开始,他接过“接力棒”,沿着父亲的足迹,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巡逻向导,其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誉为“帕米尔雄鹰”。

2011年冬天,边防连一支巡逻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途中,战士皮涛突然滑入雪洞,周围冰雪不断塌陷。危急时刻,拉齐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系成绳子,花了2个小时才将皮涛拉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巴依卡却被冻得不省人事,被送到医院抢救了3个多小时才挽回生命。伤刚好,他就立即回到护边队伍当中。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为国护边是我们家的荣耀!”拉齐尼·巴依卡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视频中看着老人喃喃自语,我的内心也如刀绞一般。我小心翼翼地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

老人说:“儿子生前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去当兵,去保家卫国。我的责任就是教育好我的孙子孙女,把我们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

帕米尔,遍布英雄的足迹

神秘的帕米尔高原,处处暗藏杀机。但无论多苦多险,都阻止不了戍边官兵和护边员前进的脚步。

红其拉甫边防连巡逻的目的地是中巴边境的一条重要通道——号称“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沟。吾甫浪沟地势险峻,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牦牛巡逻的边境线,往返一次要花3个月。路上,巡逻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的达坂,需蹚过刺骨的冰河80余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是“家常便饭”。如果没有熟悉当地地形的人作向导,巡逻队根本寸步难行。

一次前往吾甫浪沟巡逻时,拉齐尼·巴依卡担任向导,不料队伍中途突遇山体滑坡。“那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战士普合毛回忆道。

那一刻,山上碎石不断滑落,一块石头击中拉齐尼·巴依卡的额头,鲜血直流。强忍剧痛,拉齐尼·巴依卡继续探路2个小时,终于找到一条石壁路,确保官兵们安全通过。

戍边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拉齐尼·巴依卡却始终坚守。他生前曾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各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在边境上更是一天都不能放松。”

“他是英雄!他的足迹遍布了帕米尔。”上士刘宗鑫一字一句认真地说。接着,他讲述了一个拉齐尼·巴依卡与牦牛之间的感人故事:“最刻骨铭心的事是在一次巡逻中,一头白牦牛踩进水中的石缝里,腿拔不出来,因用力过猛,腿骨折断了。这位‘战士’已不能继续同行。我们真伤心啊,全都流下了眼泪。”

刘宗鑫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在边防,牦牛就像我们无言的战友,同样亲密无间。面对受伤的牦牛,拉齐尼·巴依卡给它打针、敷药、喂料,但它还是站不起来。他抱着白牦牛失声痛哭,这头通人性的牦牛流着泪,不停地用头蹭着拉齐尼·巴依卡的胳膊。拉齐尼·巴依卡抚摩着牦牛的头无奈地说:‘实在没有办法带你回家了,等你伤好了,一定要自己走回去!’他抱来一大捆草料放在牦牛身边,边哭边回头,期待白牦牛能好起来,因为它认得回家的路。可当我们巡逻返回再次路过那里时,这头白牦牛已经变成了一堆尸骨……”

视频中,刘宗鑫无意中哼起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欢的歌曲《怀念战友》,哼着、哼着,便哽咽了,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

忠诚履职,他是个“好代表”

扎根高原,默默奉献,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人接力护边的故事,在新疆大地家喻户晓。

2017年,拉齐尼·巴依卡当选首届“感动喀什十大人物”。2018年,他又有了个新身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3年,他围绕民生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了12份议案。

过去,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辖区范围内,边境线上的护边员数量很少,点多面广、防控任务繁重。为此,拉齐尼·巴依卡提议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加强边境管控。

拉齐尼·巴依卡的议案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当地护边员人数增加,定期轮休倒班、待遇提高,边境基础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巡逻线建起了执勤房,护边员再也不用风餐露宿。巡逻队配备专业的巡逻车、对讲机、望远镜和卫星电话,改变了过去“巡边靠走、通信靠吼”的巡边方式,边境管控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拉齐尼·巴依卡还格外关注护边员的社保和医疗问题,真正让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2020年6月,拉齐尼·巴依卡正式担任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为了更好地履职,把民众心声带到两会,他走遍当地农牧区,关心家乡建设与发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如今,塔吉克族牧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对生活都充满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巡边队伍。

2020年10月、11月,拉齐尼·巴依卡先后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领奖后他曾说道:“这些奖不是颁给我一个人的,它属于默默无闻巡逻在边境线上的所有护边员。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我一定会履行好一名共产党员护边员的职责,用实际行动守好边境线,一代一代守下去,让伟大的祖国永远安宁。”

如今,英雄已经离去,但他似乎并没有走远。因为,千千万万个像拉齐尼·巴依卡一样的护边员,如同一只只雄鹰永远翱翔在祖国万里边防线上。拉齐尼·巴依卡昔日的同事创作了一首诗歌,以此纪念这位心中的英雄:

帕米尔的晨曦,

是您飞翔的起点。

慕士塔格顶峰,

是您驻足的地方。

云端守边的“帕米尔雄鹰”啊,

请带上我们的思念,

继续展翅翱翔……

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篇二

沿着英雄的足迹砥砺前行

3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我区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各种途径,收看中央电视台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发布仪式,深切缅怀拉齐尼·巴依卡,学习他的感人事迹和精神。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传承他爱国护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舍己救人的精神,接续奋斗、勇往直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传承精神 用榜样之光照亮初心

“守卫祖国,护卫人民,拉齐尼·巴依卡用他的生命践行了这句誓言。”3月3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如克亚木·麦提赛地说,“我要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用实际行动传承他爱国护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舍己救人的精神;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

乌什县英阿瓦提乡干部群众听到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的消息后,感到英雄模范就在身边。英阿瓦提乡党委书记肖俊胜说:“眼下,英阿瓦提乡正忙于春耕备耕、麦田春灌、果园追肥、技能培训等工作,我们将以‘时代楷模’精神为动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来守护好边防,维护好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边境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富蕴县委宣传部驻该县库尔特乡达拉阿吾孜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海拉提·赛力克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传承拉齐尼·巴依卡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勇担责任 继续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乡热斯喀木村护边员其拉克·买买热依木从事护边员20年,常年放牧巡防在边境第一线,被当地边防连队和农牧民称作村里的“活地图”。他说:“拉齐尼·巴依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英雄赞歌!作为一名护边员,我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保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34岁的乌恰县吾合沙鲁乡恰提村村民斯迪克·塔西坦也是一名护边员,收看了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他感动地说:“拉齐尼·巴依卡是我们护边员的榜样,我会担起他的责任,继续守好祖国的边境线,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激励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护边员永新杰。“我要把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一种精神支撑、一种持久动力,做守护边境线的表率。”永新杰说。

完成未竟事业 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莎车县莎车镇加罕巴格社区干部乔江涛说,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杆旗帜、一盏明灯。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将把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不断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立足自身岗位,开展好社区各项工作,把社区建设得更好。

“正是一个又一个像拉齐尼·巴依卡一样的共产党员,努力拼搏、奋斗,乃至牺牲,使党旗更加鲜艳,使共产党员的形象在人民心中闪耀着更加夺目的光彩。”托克逊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民警白克力·热西提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打头阵做表率,以实际行动向拉齐尼·巴依卡致敬。

“拉齐尼·巴依卡守边护边十多年,被当地群众称为‘帕尔米雄鹰’,他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用坚守诠释爱国忠诚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受感动。”精河县乐助的士爱心车队队员刘振国说,作为爱心车队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篇三

拉齐尼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拉齐尼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拉齐尼已经在这里做了16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说:“没有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有一次,拉齐尼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到暴风雪,受阻的巡逻队只好在离铁干里克村不远的一块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冻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用父亲教过的方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他把15头牦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仅靠着牦牛身子,既能挡风雪,又能取暖,让官兵们顺利度过了风雪夜。

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村,但由于山体滑坡,只好停了下来,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拉齐尼说。

说完拉齐尼就起身探路。突然,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一块石片砸在了拉齐尼额头,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但他简单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这是任务。”强忍疼痛,历经两个小时,拉齐尼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每次巡逻都是太阳出来出发,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时间。

有一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边境线巡逻时,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救了出来。体力透支的拉齐尼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抢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逻路上,拉齐尼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拉齐尼笑着说。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好好上学,将来要成为一名解放军,守卫祖国,保护人民。”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齐尼·巴依卡循声赶去,脚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力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闻讯赶来的人们纷纷参与救援。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一家三代守边的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被当地牧民称赞为“帕米尔雄鹰”。他生前常说:“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篇四

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70年来,拉齐尼•巴依卡一家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的每一块界碑、每一道山沟、每一条河流,成为了一个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他们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始终为祖国的边防安全进行义务巡逻,用他们自己的一句话说:“边防部队的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为他们带路,只是做了一个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情。2004年1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接过戍边的“接力棒”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这里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888公里,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陆地三国接壤的边境县,距离首府乌鲁木齐市有1700多公里。在雄伟的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叫红其拉甫的地方,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正式成立的时候,拉齐尼的祖父凯迪拜克就成为边防官兵的义务向导。1972年8月,凯迪拜克老得再也走不动了,就把义务向导的“接力棒”交给了20岁的儿子巴亚克。在此后的近40年里,巴亚克常年与边防官兵巡逻在帕米尔高原至喀喇昆仑山脉、中巴边境的冰峰雪岭之中。2009年5月,被高原风霜雨雪摧垮了身体的巴亚克无法再从事向导工作。2004年9月,拉齐尼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先进个人”称号、当了33年向导的父亲巴亚克手中,接过了戍边的“接力棒”。

边防战士的“保护神”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多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拉齐尼第一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吾甫浪沟巡逻的时候。在巡逻第一天,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夜里只好在离铁干里克不远的一块山谷地停下歇息。看到官兵冷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用父亲巴亚克教过他的方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他把15头牦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仅靠着牦牛身子,既能挡风雪,又能取暖,让官兵们顺利度过了一夜。巡逻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停下了,“由于山体滑坡,去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回应。“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度过难关,放心吧!”拉齐尼说。山上不停地有碎石块滑落,说完拉齐尼就起身前往悬崖峭壁上探路。突然,一块碎石片砸在了拉齐尼额头,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拉齐尼都会说:“这是任务”。拉齐尼强忍剧痛,为官兵探路。历经2个小时,拉齐尼终于找到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才让官兵们顺利通过。

甘于奉献的“向导员”

连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祖孙三代护边员却始终坚守帕米尔高原,坚守红其拉甫。拉齐尼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回家放牧,2004年入党,如今他和媳妇、8岁的女儿还有6岁的儿子住在山上牧区。从2004年至今,拉齐尼给边防巡逻战士做向导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拉齐尼已经从父亲巴亚克手里学到了独自带领官兵巡逻的本领,连队每次组织巡逻他都会提前到达连队,与连队官兵一同完成巡逻任务。拉齐尼脸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他白色的额头与黑脸膛形成的强烈对比。多年巡逻下来,拉齐尼家的10头牦牛先后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了劳动能力,但他家不要一点报酬。拉齐尼说:“现正在训练家里的4头小公牦牛,现在他家跟着部队巡逻的牦牛只剩一头,三年后这些牦牛训练好了,家里就有5头牦牛能参加巡边了”。每天,无论刮风下雪,天气有多寒冷,拉齐尼总要把自己家的牦牛牵出来练练手,为官兵使用打基础,他还会经常讨教父亲巡逻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应该怎样避免。正是这种“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民鱼水深情,在祖国的西部边陲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篇五

头戴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被高原紫外线晒黑的脸上总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话很少,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坚毅与执着。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护边员,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却在1月5日因为救助落水儿童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爸爸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消息传出,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1957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毛遂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也加入其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巴依卡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逻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有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来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待第二天来到铁干里克村时,由于山体滑坡,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

“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说:“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

说完,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刚走出不多远,一块石片突然从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大家大声劝他返回,但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两个多小时后,拉齐尼·巴依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说起这件事,他说:“这是任务,我必须完成。”

16年的巡逻路,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巴依卡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


推荐访问:楷模 合集 事迹 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合集 时代楷模拉齐尼个人事迹学习心得1500字5篇 时代楷模拉齐尼事迹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