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聂海胜主要人物事迹(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聂海胜主要人物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聂海胜的主要人物事迹
太空,人类梦想的沃土。
载人航天,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四号,14名中国航天员“为国出征叩苍穹”。
这些飞天之路的攀登者中,有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航天员。
他3次入选飞行任务乘组,3次入选备份航天员。2021年,57岁的他三度飞天,成为我国首位太空驻留突破100天的航天员。
他是聂海胜,一位从湖北枣阳农家走出“飞天英雄”。
7月27日,聂海胜被授予“八一勋章”。
在苦难中成长
“童年的艰苦经历和在艰苦环境里养成的性格,是我终身的财富,这笔财富是无价之宝。”
——聂海胜
自古英雄多磨难。
1964年,聂海胜出生在枣阳市杨垱镇凡庄村。
聂海胜出生时,父母已经生了5个女儿。
父亲聂云华是村里的生产队长,性格耿直、能吃苦。小时候,聂海胜帮家里放牛、插秧、捡麦子,样样都做、有模有样。
聂海胜8岁才上小学。在同学眼中,他学习刻苦、聪明随和。和同村的肖居成至今还记得,“海胜和大家相处融洽,总是笑呵呵。”
在老师和校领导的帮助下,聂海胜咬牙读到了初中。
初二的一天,母亲捎来的口信,说父亲胃疼得厉害,聂海胜撒腿就往家里跑。
等他到家时,父亲已撒手人寰,这让本就艰难的家境雪上加霜。
初三那年,聂海胜接连一个星期没上学,在家干农活。这可急坏了班主任赵心安和校长杜本武。一天晚上,他们冒雨来到聂海胜家中劝说。第二天,聂海胜回到了课桌前。
1981年,聂海胜以孙寨中学第一名被选拔到杨垱镇中学,并顺利考上枣阳一中。
放牛娃“冲上云霄”
“你定多高的目标,就可能会实现多高的目标。只要你的目标定得现实,目标的背后是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拼搏,你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你的目标靠近。”
——聂海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枣阳一中的宿舍还是“大通铺”。
“上下两层,人和人之间隔得近,呼吸声都听得到。”杨垱镇徐寨中学教师王志向,是聂海胜的高中同学。他回忆,一天半夜,上铺的木板“轰”的一声塌了下来,下铺一片狼藉。
“哎呀,下铺好像是海胜,赶紧看看!”一位同学喊道。
王志向爬起来一看,发现床铺是空的。原来,聂海胜还在教室学习。
肖居成说,学习之余,聂海胜还喜欢跑步打球,身体素质特别好。
从小,聂海胜就有个“飞行员梦”。上高中时,他还向同学透露过想考军校、参军。
1982年秋,空军某部到枣阳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成功入选,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学习。
去报到的火车上,部队给每人发了半斤糖果。聂海胜说:“我带着甜蜜走向部队,是部队让我这个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
在飞行学院,聂海胜成为同批第一个放单飞行的学员。
34岁,从零起步
“如果你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你就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直在身后推动着自己。”
——聂海胜
宝剑锋从磨砺出。
“我在这已飞了几个小时,全部是特技动作,荷载很大,相当于4、5个人压在身上,若不穿抗荷服,就会出现黑视……”
7月22日,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采访,王志向从文件袋里拿出珍藏已久的一封信。
参军第二年,聂海胜给高中好友王志向写来这封信。让王志向没有想到的是,多年后,海胜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1996年,我国在全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聂海胜第一时间报名,并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体重超了,妻子为他制订饮食计划;英语不好,女儿给爸爸当“辅导员”。
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经过层层选拔,34岁的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如果说飞行员是“千里挑一”,那么航天员无疑是“万里挑一”。
航天员的每一项训练,都是挑战自我极限。
为啃下40多万字的飞船飞行操作手册,他几乎没有出门逛过街,没在夜里12点前睡过觉;在模拟舱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反复读仪表、按旋钮、操作仪器;开着灯练熟了,他就把灯关了摸黑练,直到所有动作成为肌肉记忆。在常规训练之外,他总要加练两三个小时。
练跳伞,他8天完成了一个月的训练任务;
练失重,连国外的助理教练都难以耐受,他镇定自若……
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训练,聂海胜全部挺过来了。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聂海胜位列首飞梯队。
那一次,他拥抱着太空归来的杨利伟,激动得眼泛泪光。
他明白,自己的航天梦也不远了。
三驭神舟征太空
“只要祖国需要、任务需要,我们随时会以最佳的状态和最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履行使命。”
——聂海胜
100米、50米、10米……2021年9月17日13时20分左右,返回舱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徐徐下降。
在湖北枣阳,看到哥哥聂海胜出舱后表情轻松、挥手致意,电视机前的聂新胜长出一口气。
“看到哥哥安全着陆,心才能放到肚子里。”7月22日,聂新胜对来访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聂新胜比聂海胜小13岁。走进聂新胜家,客厅显眼处挂着“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
聂新胜说:“最紧张的,还是哥哥第一次飞天。”
在“神六”航天员选拔的关键阶段,母亲突发疾病,聂海胜心急如焚,组织特批他回老家探望。
聂新胜拉着哥哥的手说:“哥,你放心地回吧,家里有我在。你尽忠,我尽孝!”
那次选拔,聂海胜在单项考核中拿下难得一见的满分。最终,他以优异成绩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乘组。
2005年10月12日到16日,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120小时,首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近10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聂海胜终于圆梦太空。
2013年4月,聂海胜和张晓光、王亚平入选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乘组。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带领两位战友出征太空。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聂海胜三度飞天。
“成为航天员的20多年间,如何保持最佳状态?”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
聂海胜的回答坚定而执着:“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条。只要祖国需要、任务需要,我们随时会以最佳的状态和最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履行使命。”
“一心只为飞行,一生只为飞行。”聂海胜说,“我有幸执行了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收获了很多的荣誉和成绩,每一次执行完任务,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能让沉甸甸的成绩和荣誉停止自己的步伐,更不能因年龄的增长而放松了标准、放弃了追求,要把这些变成更大的动力和奋斗激情。”
篇二:聂海胜的主要人物事迹
2006年春节前后,“英雄航天员”聂海胜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久旱干涸的黄土地喜降祥瑞,漫天瑞雪连下了3场。2005年10月,费俊龙与聂海胜成功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这些飘舞的雪花,也在欢庆聂海胜飞天成功。枣阳的千家万户沉浸在喜悦之中。
2006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上午,在枣阳市文联工作的我接到市委宣传部通知,要我放下手里的全部工作,专门采写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在摸到一些线索并与聂海胜通过几次电话的基础上,我列出了采访提纲和采访路线图,还列出聂海胜从出生到参军这段时间的年谱。聂海胜很谦虚地对我说,他作为国家培养的航天员,驾飞船上天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所能做到的,他的战友们都能做到。他还对我说,真正值得写的、应该宣传的,是他们身后无数的科技工作者。
一
人的一生,从童年开始,或多或少不断都有梦想。
聂海胜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当兵,当一个像他大哥(本家堂哥)聂长远那样的兵。
聂海胜出生的那一年,初中毕业的聂长远入伍离开家乡。由于学习积极、训练刻苦、严于律己,聂长远多次受到嘉奖,很快入了党、提了干。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大哥当兵后,大娘家门口就挂上了“军属光荣”的牌子。每年春节前,在村里担任生产队长的父亲都要随大队干部还有文艺宣传队,去大娘家打扫卫生、送对联门画,在大娘家门口演文艺节目。大哥成了村里的楷模和光荣。每次大哥从部队给大娘寄来家信,聂海胜都要争着把信拿到手,跑着蹦着把信给大娘家送去。
聂海胜6岁那年春节前,在部队当连长的聂长远回来探亲。聂海胜戴上大哥的军帽,高兴地从这一家跑到那一家。
聂长远归队那天,聂海胜跟着父亲和大爹小爹一起,一直把聂长远送到村口。看大哥要走了,聂海胜手摸着大哥军帽上的红五星,认真地问:“我长大了也能像你一样当兵吗?”
看着既天真又有志气的聂海胜,聂长远高兴地回答:“能,一定能!要想当兵,必须好好学习。有了文化知识,将来当兵了才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部队就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战士。”
大哥的话,6岁的聂海胜不一定完全听得懂,但有一点他记住了,要想当兵,从小得好好学习。
儿时的聂海胜,记忆中最多的事就是捡柴火。他那时和很多同学一样,上学出门常常要带上一个小箩筐,路上看到什么捡什么,路边的杂草、树叶、树枝、麦秆,只要能烧,捡到筐里都是柴。放学回家,一定要捡一筐柴火带回。夏天放暑假,做完假期作业,主要任务就是捡柴。他和伙伴们一起,带上镰刀、耙子,见到荆棘砍荆棘,见到艾蒿砍艾蒿,手脚受伤碰破是常有的事。
那年头,农村普遍缺柴火,各学校勤工俭学的主要途径就是组织学生捡柴。80斤至100斤不等,可以抵一个学期的学费。有几个学期,聂海胜就是通过捡柴的办法凑够自己学费的。
二
1980年农历正月,天总是阴沉沉灰蒙蒙的,尖溜溜的西北风像锥子一样直往人身上钻。
年还没过完,聂海胜的父亲聂云华突然病倒了。脸色蜡黄,虚汗直冒,呕吐不止,肚子疼痛难忍。聂海胜和母亲张金秀当即套好板车,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冒着零星的雨雪把父亲送到镇卫生院。
学校开学这天,父亲的病丝毫没见好转,聂海胜想请假继续照顾父亲,可父亲坚决不同意。父亲说话虽有些困难,但还是把聂海胜叫到床头叮嘱道:“娃呀!你不要管我,有你妈你姐她们在这儿就行了,你小爹他们也不住地来看我,不要为我担心,快上学去吧。”
父亲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不停地咳嗽起来,稍稍稳定下来后,又说:“你学习成绩好,明年就要考高中了,若能考上,你就是咱聂家第一个高中生,一定要把书读完。我浑身没有一点劲,肚子像刀割一样疼……就是这回我死了,你也要努力把书读完……”
此刻,聂海胜和母亲、姐姐都哭了起来。看聂海胜还站着不走,已无力说话的父亲着急地向他摆摆手。
看聂海胜不想动步,从小到大从没打过他的母亲,从病房门口摸出一个长长的拖把向他吼道:“你去不去上学?”
为了不让母亲和病重的父亲再伤心,聂海胜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病房。他边哭边跑,一口气从镇卫生院跑到孙寨中学。
当天,母亲根据医生的意见,在亲人们的帮助下,瞒着聂海胜把病情加重的父亲送到了县第一人民医院。
正月十九早上,父亲因胃穿孔病离开人世。
三
1981年金秋,聂海胜满怀喜悦地跨进枣阳一中的大门。他用自己的行动,切切实实地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聂海胜不爱凑热闹,说话不多且声音低,从不高谈阔论,在班里平常得就像一棵小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试,他被物理老师提名为物理课代表。同学们这才知道,那个留着小平头、黑黑瘦瘦的聂海胜,物理成绩好得很。
上体育课时,聂海胜不仅篮球打得好,从始至终满场飞,跳高、跳远、掷铁饼、单双杠、长短跑也都十分出色。班主任老师提名他为班里的体育委员、请同学们举手表决时,自然是全票通过。
上初中时,聂海胜就把诸葛亮的《后出师表》熟记于心,临近高中毕业时还能流畅自然、抑扬顿挫地当众背诵。同学们惊叹不已,都佩服聂海胜记忆力好。从小学开始就和聂海胜是同学的肖居成则认为,聂海胜的胸中有一团火,这团火一直在熊熊燃烧,这是一团希望之火、理想之火。不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聂海胜怎么会夺得那么多的第一、那么多的奖状,扛那么多的红旗?在多次没有钱交学费的时候,在温饱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从没有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而是对前途始终充满信心,不停地努力、不间断地攀登,人生的脚步一直坚定而扎实。他平淡地看待成绩和荣誉,胸怀宽广、目光高远,很早就把人生的坐标定位于报效祖国。这也许就是先贤榜样的力量。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下课很早,聂海胜和**个同学一起,拿着书本来到学校后面的一个稻场上。一阵微风拂面,吹来稻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突然,专心读书的聂海胜猛地站了起来。原来,他听到了空中飞机的轰鸣。飞机一瞬间就没影了,聂海胜还久久地站在那儿仰望。他对同学们脱口而出:“不知道我将来能不能考上飞行员?”同学们还没找出合适的话来鼓励他,只听他又接着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尽最大努力的。”
四
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只要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聂海胜不是去火车站打工,就是去大东街新华书店蹭书看。
不论是打工挣钱,还是去书店看书,对他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为了完成学业,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太需要钱了。小时候,家里和村里几乎无书可读,而书店满足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在这里他想看的书太多。
不知不觉,聂海胜已有4个多月没回家了。这是他上高中后,离家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是个星期天的晚上,从火车站打工返校的聂海胜,看到自己的床头上放着半袋炒面和一双黑灯芯绒千层底布鞋。他知道,这是同村的肖居成从家里给他捎来的。
在当时的县城里,能穿上一双黑颜色的灯芯绒千层底布鞋,是很自豪很光彩的。聂海胜捧起鞋,里外仔细看了一遍,穿上鞋站起来走了两步,太合脚了。从细密均匀的针脚上看,聂海胜知道这鞋是五姐聂道琴给他做的。他还知道,因为平日里农活很忙,五姐千针万线纳这双千层底,不是在夜晚就一定是在下雨天。
高中时期的聂海胜,经常犯愁的就是脚上的鞋。
每天清晨,他要在大操场跑上六七圈或十几圈,节假日也都是跑步到火车站打工、到书店看书,虽然他十分节俭,但穿的鞋仍然磨损很快。他那时有双网球鞋,但平时绝对不穿,只有学校开运动会才穿出来亮相。为了省鞋,他经常赤脚打球,赤脚走路跑步。即使如此节省又节省,一双鞋也只能穿两三个月。
有一个星期天,雨丝悄没声儿地飘洒了一天,聂海胜和同学金邦才静静地在大东街的新华书店里读了一天书。看他俩长时间在书店里光看不买,是典型的蹭书虫,有一个年轻的男营业员便走上前要赶他们出去,却被一个年龄稍长、领导模样的女同志制止了。她走上前亲切地问:“你们是一中的学生吧?”
聂海胜和金邦才感激地点点头。那位女同志又微笑着对他俩说:“看吧,想看啥看啥,注意别把书弄折弄脏就行了。”从此,聂海胜和金邦才一直享受新华书店的“特惠待遇”。
转过身,那位女同志感慨地对身边的几个营业员说:“难得他们这么用功地读书,一看就是两个好学生。”
这两个蹭书看的学生的确不赖,不仅爱惜书,每次看完书都要把书送回原处放好,还主动帮营业员码书。
天气变热,作息时间改为夏令时,中午有了很长的休息时间。学生时期的聂海胜,向来没有睡午觉的习惯,金邦才也一样。这么长的时间干什么?两人一商量,决定还是去书店看书。为了节省时间,他俩来去都是跑步。别人要走15分钟的路程,他们只需五六分钟就够了。
坐拥书城,这是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一部部名著,帮助聂海胜探寻广远而又新奇的外部世界。一扇知识之窗,在他心中豁然敞开。
五
聂海胜高中快毕业的时候,空军招飞工作开始了。
得到消息,聂海胜立即报了名。经过体检、文化考试、政审等层层选拔和严格筛选,他终于如愿以偿,和同班的连金立、刘为众,还有学校的另外4名同学一起,得到了入伍录取通知。
这时,学校安排他们休息一段时间,做好入伍的准备。班主任老师找到他们特意叮嘱:“这段时间,你们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身体,千万不要摔着碰着,什么也不要干,好好休息就行了。”
当大家忙着与同学话别、走亲访友时,聂海胜想到的是回去帮母亲收割麦子。
聂海胜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下地劳动。父亲病故后,每年农忙时节,他是母亲最好的帮手。见到母亲,他将自己考上飞行员并已得到入伍通知的事告诉了老人,并对母亲说:“这事只大哥和您知道,就不要在村里说了。”
母亲为儿子感到高兴,抹去喜泪的同时,使劲点了点头。老人家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不喜欢张扬,只喜欢不声不响地干活。
鄂西北广袤的大地上,沉甸甸的麦穗都谦虚地微低着头。南风吹来,麦浪起伏,金光灿灿,风里带着清新和幽香。收割麦子的七八天,聂海胜使出了自己所有的力气。他在付出体力和汗水的同时,更把对家乡、对母亲的一腔深情全部倾注到了土地上。
聂海胜的五姐深情地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弟弟真是个少有的好人,他心里总是光想着我们。”
聂海胜第一次离家到县城上高中的前一天晚上,母亲给他煮了4个鸡蛋,悄悄放在他的包里。细心的聂海胜留下两个,另两个一个剥给妹妹吃,一个剥给弟弟吃。后来,母亲每次生日前,身在北京的聂海胜都要给母亲写封信,并寄上2000元钱。姐姐们各家小孩结婚,聂海胜也要写封信并寄上800元钱。谈到这里,五姐夫张群山插话说:“海胜心好,弟妹聂婕琳心也好。他们也不是做生意的,手里该有几个钱呢?无非是靠省吃俭用。”
六
“生活的道路上,阳光和阴雨总是结伴而来。面对阳光我们笑逐颜开,面对阴雨我们为什么不勇往直前呢?”这是聂海胜多年前劝慰高中同学的话。如今,我们从屏幕上、镜头前看到的聂海胜,常常面露微笑。同学们都说,上学时他们天天看到的就是这张微笑着的脸,他笑得坦然、真切。
微笑着从昨天走来,又微笑着向明天走去。透过聂海胜的微笑,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知足、自信和坚定。很多时候,除了顽强拼搏和不懈奋进,别忘了还有微笑。生活需要微笑。
宋庆龄同志说:“不管你预备走哪一条路,顶顶要紧的是先要为自己做好准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你必须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和足够的勇气。”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人实现梦想的途径。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但是,如果光在被窝里做梦、在蓝天下遥望、在夕阳西去的时候遐想,梦想可能永远都不会实现。在追梦的路上,聂海胜一直在奔跑,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曾经赤脚奔跑的他,今天化作身着航天服的伟岸身躯,沉着镇定地向太空出发。
从神舟六号、神舟十号到神舟十二号,聂海胜三探苍穹,把中华民族的自信和骄傲镌刻在九天之上。时隔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他在电话中对我说的话:“昨天的只能说明昨天,明天应该重新努力。成绩属于家乡,属于部队;荣誉属于祖国,属于人民。”
篇三:聂海胜的主要人物事迹
浩瀚星空,天路漫漫。航天英雄,再探苍穹。
2021年6月17日,万众瞩目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工作生活三个月时间。至今,聂海胜和他的战友们,已在太空工作生活二个月时间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家乡枣阳人民,时刻都在关注着聂海胜和他的战友们,也时刻在祝福聂海胜和他的战友们,祝福他们工作生活平安顺利。
据新华社消息,***总书记2021年6月23日上午,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天地通话。这一天,是三位航天员进驻航天空间站的第七天。我们从电视上欣慰地看到,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正常顺利。也就是在这一天,农民日报副刋用近半个版面,发表了我的一篇散文《聂海胜参军》。这一文中国农网同时发表,当天被多家网站和媒体转发,迅速在无数读者中流传。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21年7月1日,在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进驻的中国空间站,挂上了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一天,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纪念日。100年,重塑一片河山;100年,振兴一个民族;100年,富强一个国家。聂海胜和他的战友们,在空间站举行了简单庄重的纪念活动。三位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声音洪亮自豪而又充满信心地高声喊出:“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
聂海胜首批被选入国家航天员大队,是最早的14名航天员之一;在我国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是当时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三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两次担任指令长;三次问天,都是当时进入太空时间最长的;探苍穹多项新任务,都是由他和他带领的团队完成的……这些都是巧合和偶然吗?
中国的第一批14名航天员,是从3000名国家一级飞行员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又挑选的航天员,也都是优中选优。他们都有强健的体质、钢铁般的意志、合格的技能,都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都有勇于为国出征献身国防的一颗红心。那么,三次选中的为什么偏偏都是从我们枣阳市杨垱镇走出的聂海胜呢?
一
人的一生,从童年开始,或多或少不断都有梦想。
聂海胜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当兵,当一个像他大哥(本家堂哥)聂长远那样的兵。后来,慢慢地也就是在他上初中入团的这时候,他的这一理想具体了清晰了,他把自己的理想定格在做一名保卫祖国的解放军空军飞行员。
聂海胜出生的那一年,初中毕业的聂长远入伍离开家乡。由于学习积极、训练刻苦、严于律己,聂长远多次受到嘉奖,很快入了党、提了干。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大哥当兵后,大娘家门口就挂上了“军属光荣”的牌子。每年春节前,在村里担任生产队长的父亲都要随大队干部还有文艺宣传队,去大娘家打扫卫生、送对联门画,在大娘家门口演文艺节目。大哥成了村里的楷模和光荣。每次大哥从部队给大娘寄来家信,聂海胜都要争着把信拿到手,跑着蹦着把信给大娘家送去。
聂海胜6岁那年春节前,在部队当连长的大哥聂长远回来探亲。聂海胜戴上大哥的军帽,高兴地从这一家跑到那一家。
聂长远归队那天,聂海胜跟着父亲和大爹小爹一起,一直把长远大哥送到村口。大哥一直抱着小海胜,看大哥要走了,聂海胜手摸着大哥军帽上的红五星,认真地问:“我长大了也能像你一样当兵吗?”
看着既天真又有志气的小海胜,聂长远高兴地回答:“能,一定能!要想当兵,必须得好好学习。有了文化知识,将来当兵了才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部队就需要有文化知识的战士。”
大哥的话,6岁的海胜不一定完全听得懂,但有一点他记住了,要想当兵,从小就得好好学习。聂海胜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绰号叫“数学王”。这一绰号传得很广,不仅当时全校的师生都知道,周围村庄的乡亲们也都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个绰号,又为什么全校的师生和周围村庄的乡亲们都知道呢?
聂海胜上小学四年级是1976年。那时,他们学校有五个年级五个班,各班人数不等,全校学生300多人。学校的几个数学老师,为了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经常好出一些课外题对同学们搞智力测验。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一天下午,老师们又出了一个智力测验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全校五个年级五个班的同学,同时间同地点做这个题。全校300多同学集中在操场,数学老师李国联对同学们说:“准备出的这个题,一至五年级的数学教材上都没有,过去大家也都没学过。估计只有五年级的同学们才有可能做得到,低年级的同学们能做到更好,做不到也很正常。”
测验题出出来,另一位数学老师徐大田对大家说:“做题时间半小时,谁会做谁举手单独回答。10分钟以后,可以商量可以讨论。”徐老师的话音刚落,聂海胜就举手了。李老师和徐老师十分惊喜,他们来到聂海胜面前,单独听他回答那道题。聂海胜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完全一样,思路也非常清晰。两位老师又高兴又意外,连声夸奖聂海胜。
五年级班当时60多人,60多个五年级的同学都没做出的题,四年级的聂海胜却很快回答出来了。那是一道什么题呢?其实,这道智力测验题也很简单。一个孤岛四面环水,水深5米,水宽5米,水沟弯都是90的直角,只有两块25厘米宽、5厘米厚、5米长的木板。问怎样用这两块木板,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登上孤岛?
这道题在成年人看来,是一道很简单的智力测验题。把一块木板放在任何一个直角的两个外边上,另一个木板放在这块木板的中间成直角与内边相接即可。可对上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又不是书本上学过的东西,一时做不到也可以理解。这个智力测验题,其实也就是一道几何题,在聂海胜讲解之前,很多同学都感到它像一个难猜的谜。再难的谜,都有谜底,如果你掌握了谜底,这个谜对你来说就不难了。
全校同学都不会的谜,聂海胜为什么能很快解开呢?海胜在学习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有钻劲,爱动脑筋,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和疑点,乘法口诀和各种公式,他都能倒背如流。聂海胜在学习上还有有很多的优点。譬如,他学习习惯比较好,课堂上注意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很注意记笔记。偶尔做错的题,总要找出错的原因,并专门备有一个改错本,总要把做错的题反复多做几遍,直到牢牢地记住这个题的解法为止。
聂海胜上小学四年级,成为学校“数学王”的故事,在他的老家樊庄和家乡樊庄周围一带传得很广。家乡很多做父母的人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学校的老师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时,经常好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用聂海胜做榜样,鼓励更多的孩子,像聂海胜那样,从小刻苦勤奋,用心读书学习。小学生聂海胜,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诠释了这样一个哲理: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
二
“童年的艰苦经历和在艰苦的环境里养成的性格,是我终身的财富,这笔财富是无价之宝。它为我学生时期完成学业,参军以后当好一个兵、当好一个飞行员和宇航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童年品尝的艰苦,使我终身受益。”这是我记录整理的聂海胜的一段话,类似这样聂海胜的精彩话语,在我采访笔记里我记录整理有多段。
儿时的聂海胜,记忆中最多的事就是捡柴火。他那时和很多同学一样,上学出门常常要带上一个小箩筐,路上看到什么捡什么,路边的杂草、树叶、树枝、麦秆,只要能烧,捡到筐里都是柴。放学回家,一定要捡一筐柴火带回。夏天放暑假,做完假期作业,主要任务就是捡柴。他和伙伴们一起,带上镰刀、耙子,见到荆棘砍荆棘,见到艾蒿砍艾蒿,手脚受伤碰破是常有的事。
到深秋天,没有柴火可捡了,但家里过冬的柴火又不够,海胜常常跟着本家的哥哥聂海远一起到较远的地方挖茅草根。挖一下午回来,也只能挖个**斤,晒干了也就是二三斤的样子。
有一天晚上,突然刮大风,海胜的爸妈急忙起床,出屋收拾院里晒的柴。当两位老人和海胜的姐姐们来到柴堆跟前时,看到海胜已趴在柴堆上面了。他怕柴被风刮跑了,伸开两臂和两腿成一个大字形,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护着身底下的柴。搬完柴进屋,妈妈看到小海胜身上和双腿上,被杂草和树枝划了很多小血口,心疼得直咂嘴,搂着他直掉眼泪。小海胜轻轻地推开母亲说:“妈妈,你不要老是这样护着我!我是家里的男孩,我应该多为家里分些忧!”
连绵的秋雨下了半个多月还不见停,海胜家因实在没有柴火烧了,已经一天没有开火做饭。虽然肚里饿得咕咕叫,但懂事的小海胜像姐姐们一样咬牙忍着,没在妈妈面前吭一声。孩子们饿不饿妈妈最清楚,第二天中午,聂妈妈把家里的一个扫地用的扫帚把拆了,又把家里的一个床腿拆下来劈碎了,用这些柴火给一家娃子大人做了一锅红薯糊糊。
那年头,农村普遍缺柴火,各学校勤工俭学的主要途径就是组织学生捡柴。80斤至100斤不等,可以抵一个学期的学费。有几个学期,聂海胜就是通过捡柴的办法凑够自己学费的。
这天下午,在枣阳一中读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聂海胜,在离他的学校10多公里远的火车站南边,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打工劳动。在枣阳土产公司这座最大的仓库里,聂海胜干得很欢,两腿跑得很快。他也很有眼色,身影很活跃,哪里最需要人手,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也不知道他是高中一年级的在校学生,只知道这个新来的小伙子特别能干,与人说话时特别和蔼。时间不长,大家就喜欢上他了,都愿与他搭班干活,跟他搭班干活感觉顺溜。
下午劳动结束,聂海胜拿着仓库主任开的条子,领取到了半天的劳动报酬——六角三分钱。从小的时候,聂海胜就开始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劳动报酬是记工分。他挣的工分,充其量只能是使家里的超支数略微变得小一点。上小学阶段,他多次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捡柴劳动,劳动报酬是记账,记到一定的数额,抵他一个学期的部分或全部学费。这六角三分钱,是聂海胜第一次劳动所得的现款,也是聂海胜有生以来一次劳动得到最多的现款。
吃过晚饭,大嫂看深秋的风一天比一天凉,又给海胜准备了一床厚棉被让他带到学校。看时间有点晚,又带着棉被,大哥坚持让他搭班车回到城里。大哥把他送到两里外的班车停靠点上,等车到站又把他送上车。当海胜掏出一角钱买票时,被大哥毫无商量余地地拦住了。此时,海胜明白了,大哥之所以坚持要送他上车,就是要给他买这张一角钱的车票。让他把第一次打工劳动所得的六角三分钱,最大限度地用到学习上。
第二个星期天的早上,天色微明,一起床聂海胜就向10公里外的火车站跑去,当他跑到火车站时,刚早上七点。为了少麻烦大哥大嫂,他在火车站买了两个馍馍吃,给大哥大嫂打了声招呼,就到仓库去干活。中午赶活没休息,下午四点就收工了。这个星期天,聂海胜得到了一元二角五分钱的劳动报酬,看时间还早他决定步行回学校。
聂海胜一个人外出时,跑步已成习惯,跑到学校附近的沙河边,他看着沙河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时而聚在一起,时而各跑各的。空中的群雁,在头雁的带领下成人字形很有秩序地向南飞去。聂海胜的心情好极了,浑身劲鼓鼓的,他回到学校时,过星期天的同学们,也刚从四面八方陆续回到学校。和同学们坐在一起上晚自习的聂海胜,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个干了一天体力劳动、来回又跑了20多公里路的人。只是这天晚上,他比哪一天都睡得要香。
了解聂海胜成长经历的人,都知道他初中时差一点缀学。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上小学时曾停学一年。我在采写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时,列了一张聂海胜学生时期的年谱,但小学阶段算去算来对不住。找他五姐询问,他五姐因时间长了却说不清楚。电话中向海胜求证,才知他小学时曾停学一年的事。后来我和海胜有一段时间没通电话,他小学阶段为什么停学一年呢?他父亲早已去世,我两次到病床前看望过他母亲但老人家已不能说话。我向他的姐姐和童年伙伴们了解其中原因,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可能是学费没有筹够。”那个年代,穷乡僻壤的农村娃,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停学的比比皆是。上初中的时候,聂海胜经常吃不饱。高中时,他靠星期天打工挣钱完成了学业。干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往返又跑20公里,晚上仍精神饱满地和同学们坐在一起上自习,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除了班主任老师赵天智,同学们竟没人知道。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决心呀!
聂海胜满怀万丈雄心,凭着信念和坚强完成了学业。求学的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完成学业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完成学业的脚步时刻没有停止,最终到达了自己向往的目标。坚持是一种伟大的品格。有了坚持,再加上坚韧,最终总能到达目标。也许这正是聂海胜感动了很多人的原因。
三
1980年农历正月,天总是阴沉沉灰蒙蒙的,尖溜溜的西北风像锥子一样直往人身上钻。年还没过完,聂海胜的父亲聂云华突然病倒了。脸色蜡黄,虚汗直冒,呕吐不止,肚子疼痛难忍。聂海胜和母亲张金秀当即套好板车,在亲友们的帮助下,把父亲送到镇卫生院。
学校开学这天,父亲的病丝毫没见好转,聂海胜想请假继续照顾父亲,可父亲坚决不同意。父亲说话虽有些困难,但还是把聂海胜叫到床头叮嘱道:“娃呀!你不要管我,有你妈你姐她们在这儿就行了,你大爹小爹他们也不住地来看我,不要为我担心,快上学去吧。”
父亲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不停地咳嗽起来,稍稍稳定下来后,又说:“你学习成绩好,明年就要考高中了,若能考上,你就是咱聂家第一个高中生,一定要把书读完。我浑身没有一点劲,肚子像刀割一样疼……就是这回我死了你也要努力把书读完……”
此刻,聂海胜和母亲、姐姐都哭了起来。看聂海胜还站着不走,已无力说话的父亲着急地向他摆摆手。看聂海胜不想动步,从小到大从没打过他的母亲,从病房门口摸出一个长长的拖把向他吼道:“你去不去上学?”
为了不让母亲和病重的父亲再伤心,聂海胜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病房。他边哭边跑,一口气从镇卫生院跑到孙寨中学。当天,母亲根据医生的意见,在亲人们的帮助下,瞒着聂海胜把病情加重的父亲送到了县第一人民医院。正月十九早上,父亲因胃穿孔病离开人世。
孙寨中学紧靠路边,路过学校时,同学们听说是聂海胜的父亲病故了,都站起来从窗口往外看。当海胜看到父亲被抬着回来了时,哇地一声趴在课桌上大哭起来。赵老师走到跟前轻拍着他的肩膀,一边安慰他不要过于悲伤注意节哀,一边提醒他快回去帮家里安葬父亲。
海胜疯了似地哭着向父亲跑去。他趴在父亲的胸前哭喊道:“爹!您这是怎么了?您咋不说话呢?您咋不睁眼看看我呢?”
父亲走得太早太急。海胜的哭喊声,悲切苍凉,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大哭起来。泪流满面的大哥,看海胜过于悲伤,抓住他的手劝他说:“海胜啊!光悲伤可不行呀!你不能这样长哭!你也快长大了,你要学会坚强啊!”
海胜擦掉眼泪,挺起胸脯,走在最前面和大哥们一起抬着父亲回家。按照当地的风俗,16岁的长子聂海胜披麻戴孝,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冒着零星的小雨雪安葬了父亲。
1981年金秋,聂海胜满怀喜悦地跨进枣阳一中的大门。他用自己的行动,切切实实地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聂海胜不爱凑热闹,说话不多且声音低,从不高谈阔论,在班里平常得就像一棵小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试,他被物理老师提名为物理课代表。同学们这才知道,那个留着小平头、黑黑瘦瘦的聂海胜,物理成绩一定好得很。
上体育课时,聂海胜不仅篮球打得好,从始至终满场飞,跳高、跳远、掷铁饼、单双杠、长短跑也都十分出色。班主任老师提名他为班里的体育委员、请同学们举手表决时,自然是全票通过。高中时聂海胜有过多次的分班编班经历,他不管在哪个班,都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兼物理课代表。
学校后面的大操场,也是县里当时开万人大会的地方,跑一圈至少有1000米。那时的大操场,地面还全是沙土的,聂海胜每天早上天不亮起床,要在操场上赤脚奔跑。起床的钟声敲响时,他一般已按计划跑完了七至八圈。他不仅跑出了铁脚板,还跑了钢铁般的意志。
进入高中的聂海胜,在同学中个头一般。不说学校和年级同学,就是同班同学中,比他高大威武的也不少。可偏偏就是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刚入校的高一学生聂海胜,夺得了最具实力的3000米长跑全校第一。并在后来的多次学校运动会上,成了这个项目的夺冠专业户。
“聂海胜真是有狠气呀!”多少年以后,聂海胜的同学和老师们,谈起他当年在田径场上的风采,都用这句话来赞美他。聂海胜狠在哪呢?有人说他特有毅力,也有人说他无比坚韧,还有人说他最能吃苦。当我就这一问题请教他当年的校长也曾是我的老师关东友时,关老师略略考虑了一下是这样回答我的:“聂海胜在田径场上有一股子气势,那气势在明显地告诉你,他要超越自我,战胜一切!他表现出来的那种钢铁般的意志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聂海胜是上初中时学的,当时老师要求背诵,过后同学们很快就忘记了,聂海胜却一直把《后出师表》熟记于心,临近高中毕业时,他还能流畅自然、抑扬顿挫地当众背诵。同学们惊叹不已,都佩服聂海胜记忆力好。从小学开始就和聂海胜是同学的肖居成则认为,聂海胜的胸中有一团火,这团火一直在熊熊燃烧,这是一团希望之火、理想之火。不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聂海胜怎么会夺得那么多的第一,得那么多的奖状,扛那么多的红旗?在多次没有钱交学费的时候,在温饱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从没有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而是对前途始终充满信心,不停地努力不间断地攀登,人生的脚步一直坚定而扎实。他平淡地看待成绩和荣誉,胸怀宽广目光高远,很早就把人生的坐标定位于报效祖国。
四
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只要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聂海胜不是去火车站铁路南边的生资公司打工,就是去大东街新华书店蹭书看。
不论是打工挣钱,还是去书店看书,对他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为了完成学业,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那时太需要钱了。小时候,家里和村里几乎无书可读,而书店满足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在这里他想看的书太多。
不知不觉,聂海胜已有4个多月没回家了。这是他上高中后,离家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是个星期天的晚上,从火车站打工返校的聂海胜,看到自己的床头上放着半袋炒面和一双黑灯芯绒千层底布鞋。他知道,这是同村的肖居成从家里给他捎来的。
在同学们当中,当时已没有人吃炒面,聂海胜却要经常吃炒面。他抓起一把炒面,放在嘴里尝了尝,还香香的。他知道,这是二姐聂道芝给他炒的,紧紧扎上布袋口,很珍惜地放了起来。当时的县城里,能穿上一双黑颜色的灯芯绒千层底布鞋,是很自豪很光彩的。聂海胜捧起鞋,里外仔细看了一遍,穿上鞋站起来走了两步,太合脚了。从细密均匀的针脚上看,聂海胜知道这鞋是五姐聂道琴给他做的。他还知道,因为平日里农活很忙,五姐千针万线纳这双千层底,不是在夜晚就一定是在下雨天的时候。
高中时期的聂海胜,经常犯愁的就是脚上的鞋。每天清晨,他要在大操场上跑上七八圈或更多,节假日也都是跑步到火车站打工、到书店看书,虽然他十分节俭,但穿的鞋仍然磨损很快。他那时有双网球鞋,但平时绝对不穿,只有学校开运动会才穿出来亮相。为了省鞋,他经常赤脚打球,赤脚走路跑步。即使如此节省又节省,一双鞋也只能穿两三个月。
成为枣阳一中的学生,进入县城读高中后,聂海胜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想到书店里看看。一走进新华书店营业大厅的门,聂海胜眼睛猛地一亮,好多书呀!满屋满架,身前身后都是书。从小到大,聂海胜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书店,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书。仿佛置身于书的海洋,书的世界。每个周末,书店都要延长一个小时的营业时间。聂海胜和金邦才,两个年轻的高一学生,像撞进了菜园子的两头牛犊一样,猛吃猛啃起来。
这里的书不光多还很齐全,差不多可以说得上应有尽有,过去聂海胜听说过但没有看到过的书,在这里都看到了。高尔基的书,鲁迅的书,郭沬若的书,茅盾的书,巴金的书……啥书都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都是成套成套的。他先拿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转过身又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恨不得一下子把这些书都抱回去,坐下来一本一本地认真阅读,只可惜身上没有多少钱。最后,他捧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专心读了起来。站累了他就蹲那看,蹲累了再站起来。他完全忘记了时间和饥渴,直到书店里一个男营业员冲他们大声喊道:“下班了,关门了,关门了”,他和金邦才才恋恋不舍地把书送回书架放好,和其他留恋书的人们一起,最后一批离开书店。
回学校的路上,聂海胜对金邦才说:“保尔之所以很伟大,是因为他意志很坚强,胸怀很宽广,可他小时候也很艰苦,跟我们小时候差不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金邦才上初中的时候就认真阅读过,他接着聂海胜的话茬说:“保尔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他勇敢,不怕牺牲,杀敌时总是冲锋在前。在修铁路的时候,饥寒交迫,很多人中途退却了,他却坚持到了最后。而且还因为他有钢铁般的意志,特别有韧性,特别能吃苦,认准的事一定要坚持做到底,在他双目失明后还能写出这么好的书,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聂海胜很激动:“从书中看,保尔好像只读到初中。保尔书没有我们读得多,也没有上过高中,如果我们能有保尔那样的意志,坚定地追求自已的目标,那么保尔能干成的事,我们也应该能干得成。”
有一个星期天,雨丝悄没声儿地飘洒了一天,聂海胜和同学金邦才静静地在大东街的新华书店里读了一天书。看他俩长时间在书店里光看不买,是典型的蹭书虫,有一个年轻的男营业员便走上前要赶他们出去,却被一个年龄稍长、领导模样的女同志制止了。她走上前亲切地问:“你们是一中的学生吧?”
聂海胜和金邦才感激地点点头。那位女同志又微笑着对他俩说:“看吧,想看啥看啥,注意别把书弄折弄脏就行了。”从此,聂海胜和金邦才一直享受新华书店的“特惠待遇”。
转过身,那位女同志感慨地对身边的几个营业员说:“难得他们这么用功地读书,一看就是两个好学生。”这两个蹭书看的学生的确不赖,不仅爱惜书,每次看完书都要把书送回原处放好,还主动帮营业员转书码书。
天气变热,作息时间改为夏令时,中午有了很长的休息时间。学生时期的聂海胜,向来没有睡午觉的习惯,金邦才也一样。这么长的时间干什么?两人一商量,决定还是去书店看书。为了节省时间,他俩来去都是跑步。别人要走15分钟的路程,他们只需五六分钟就够了。
坐拥书城,这是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一部部名著,帮助聂海胜探寻广远而又新奇的外部世界。一扇知识之窗,在他心中豁然敞开。
五
聂海胜高中快毕业的时候,空军的招飞工作在学校开始了。
得到消息,聂海胜立即报了名。经过体检、文化考试、政审等层层选拔和严格筛选,他终于如愿以偿,和同班的连金立、刘为众,还有学校的另外4名同学一起,得到了入伍录取通知。
这时,学校安排他们休息一段时间,做好入伍的准备。班主任老师赵天智找到他们特意叮嘱:“这段时间,你们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身体,千万不要摔着碰着,什么也不要干,好好休息就行了。”
当大家忙着与同学话别、走亲访友时,聂海胜想到的是回去帮母亲收割麦子。
聂海胜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下地劳动。父亲病故后,每年农忙时节,他是母亲最好的帮手。见到母亲,他将自己考上飞行员并已得到入伍通知的事告诉了老人,并对母亲说:“这事只大哥和您知道,就不要在村里说了。”
母亲为儿子感到高兴,抹去喜泪的同时,使劲点了点头。老人家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不喜欢张扬,只喜欢不声不响地干活。
鄂西北广袤的大地上,沉甸甸的麦穗都谦虚地微低着头。南风吹来,麦浪起伏,金光灿灿,风里带着清新和幽香。收割麦子的七八天,聂海胜使出了自己所有的力气。他在付出体力和汗水的同时,更把对家乡、对母亲的一腔深情全部倾注到了土地上,完全达到了忘我的程度。他明显变瘦了变黑了,可他自己一点没感觉到。
聂海胜回到学校时,和他一起报名参军的老同学刘为众冲他发火了:“聂海胜,你咋搞的!你自己看看你还像不像你,我都快不敢认你了。赵老师交代的话你都忘了吗?”
聂海胜只“嘿嘿”地笑笑。当刘为众知道了聂海胜家的情况,知道了他这些天一直在家收割麦子时,又拉住聂海胜手说:“海胜,对不起,我不该对你发火。”
班里的欢送会开得很简单。班主任老师赵天智先讲了一番话后,连金立代表三位应征入伍的同学发了个言。当胸前戴着大红花的聂海胜,微笑着站起向同学们还完礼后,教室里的掌声不仅没有息反而更响了。
伴随着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赵老师眼睛里滚出了晶莹的泪珠。作为化学老师和班主任老师,赵老师喜欢他的每一个学生,但他更喜欢聂海胜。这不仅因为聂海胜是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是因为是他的杨垱小老乡。
赵老师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直往下滚,很多同学也止不住热泪盈眶。透过赵老师的眼泪,我仿佛看到聂海胜星期天外出打工的身影。高中两年的学业,聂海胜是靠星期天打工挣钱完成的。他到离学校十多公里外的火车站铁路南生资公司打工,去来他要跑20多公里,一天挣一块二角五分钱。干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来回又跑20多公里路,晚上仍精神饱满的和同学们一起上自习,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除了赵老师竟没人知道。同学们直到聂海胜快要应征入伍与他们分手时才知道这事,他们怎么会不感动呢?
一次采访时,聂海胜的五姐深情地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弟弟真是个少有的好人,他心里总是光想着我们。”母亲每次生日前,身在北京的聂海胜都要给母亲写封信,并寄上2000元钱。姐姐们各家小孩结婚,聂海胜也要写封信并寄上800元钱。谈到这里,五姐夫张群山插话说:“海胜心好,弟妹聂婕琳心也好。他们也不是做生意的,手里该有几个钱呢?无非是靠省吃俭用。”
“生活的道路上,阳光和阴雨总是结伴而来。面对阳光我们笑逐颜开,面对阴雨我们为什么不勇往直前呢?”这是聂海胜当年,对高中同班同学周越颖说的话。
如今,我们从屏幕上、镜头前看到的聂海胜,常常面露微笑。同学们都说,上学时他们天天看到的就是这张微笑着的脸,他们对聂海胜的微笑太熟悉了,他笑得坦然、真切。
微笑着从昨天走来,又微笑着向明天走去。透过聂海胜的微笑,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知足、自信和坚定。很多时候,除了顽强拼搏和不懈奋进,别忘了还有微笑。生活需要微笑。
宋庆龄同志说:“不管你预备走哪一条路,顶顶要紧的是先要为自己做好准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你必须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和足够的勇气。”(《宋庆龄选集》333页)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人实现梦想的途径。
从神舟六号、神舟十号到神舟十二号,聂海胜三探苍穹,把中华民族的自信和骄傲镌刻在九天之上。时隔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他在电话中对我说过的话:“昨天的只能说明昨天,明天应该重新努力。成绩属于家乡,属于部队;荣誉属于祖国,属于人民。”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但是,如果光在被窝里做梦、在蓝天下遥望、在夕阳西去的时候遐想,梦想可能永远都不会实现。在追梦的路上,聂海胜一直在奔跑。曾经赤脚奔跑的他,今天身着航天服的伟岸身躯,沉着镇定地向太空出发。聂海胜儿时的梦想是长大了当兵,再后来到上初中的时候,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空军飞行员,驾飞机在祖国的蓝天上为祖国巡逻放哨。
很多人童年的梦想没有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结果成了泡影。聂海胜很幸运,他高中毕业18岁的那一年,如愿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航空学院当上了飞行员。不久,又担任了团里的领航主任,后来又当上了宇航员。国家的宇航员是从全军优秀的飞行员中挑选的,圆满完成航天飞行任务成为航天英雄的宇航员,无疑又是宇航员中的佼佼者。从这一点上说,聂海胜把童年的梦想超额变成了现实。
聂海胜之所以实现了自己童年的梦想,而且还超额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是他首先坚守自己的梦想,其次是梦想的现实,再是他的梦想不仅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还把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起来了。
说到底,实现梦想的关键就是要行动,要为实现梦想去努力奋斗。光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遐想不行,要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开始行动才行。读书学习,聂海胜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他不仅在学校教室里学,家里的竹床、村里的碾盘上,还有田埂里、牛背上……都是他学习的课堂。
在追梦的路上,航天英雄、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聂海胜将军,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篇四:聂海胜的主要人物事迹
启程,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梦,星空刻下我们的印记。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三位宇航员中有一位更是达成了“三问苍穹”的伟大事迹!这位英雄便是-聂海胜。今天就由主播为大家讲述聂海胜的航天事迹。
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他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他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
聂海胜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已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当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之际,他的战友、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聂海胜,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
聂海胜,这位潇洒干练的前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童年,梦见自己长出了翅膀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荡镇一个小村庄里,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对待学习,聂海胜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
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荡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聂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有一天,家中来人,说是县武装部搞政审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飞翔了。
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让母亲出门送自己,是怕母亲难过。
来到航校,聂海胜好似鸟儿上了天。他觉得自己与飞行有缘,要不儿时为何会做那个无缘无故长翅膀的梦?为何摸着操纵杆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样操作自如?
高空,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聂海胜觉得自己是为飞行而生的。当年,作为同行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教官让他给其他学员讲讲飞行体会,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19*****12日,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
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了稻田里,飞机摔在了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爆炸了。
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聂海胜正是因为稳重的性格,过硬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从一名飞行员成长为“三问苍穹”的航天英雄。如今,聂海胜担任“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大队的大队长,是众望所归,定会不辱使命!
篇五:聂海胜的主要人物事迹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后安全着陆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航天员聂海胜光荣的完成了任务。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再次执行完航天任务首先出舱。这是中国航天飞船首次完成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在他代表中国人实现航天梦的背后,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市一个山村里,家里共有8个孩子,一家人生活特别艰难,但是聂海胜却非常好学上进。
由于早年丧父,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的身上,聂海胜深知母亲这些年吃过很多的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总想办法让母亲少为他操心。在聂海胜为执行神舟六号的飞行任务紧张训练的时候,他的母亲病倒了,当时他的心里充满矛盾,但是在病床上的母亲告诉他,一定要安心工作,不要辜负国家对自己的期望。
虽然牵挂着自己的母亲,但是为了圆满完成任务,聂海胜把照顾母亲的重任交给了亲人,自己全力投入到训练中。作为航天员,聂海胜影响了很多人,特别是他的女儿,他说,他的女儿将他看做英雄和榜样。
不仅仅是家人,聂海胜和祖国航天人无私奉献精神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了航天梦为了祖国的强大共同奋斗。正如聂海胜当选200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说的那样:航天员们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祖国的航天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篇六:聂海胜的主要人物事迹
最近,若问什么最火?非神舟十二号升天莫属。
同时,三位飞天的宇航员也成了全民偶像,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什么才是民族英雄。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他们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名字,也是值得我们敬仰的英雄。
这次飞天,相关部门采取“新老搭配”的方式,以便能及时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
而三位航天员中,年龄最大的当属57岁的聂海胜,已经是三探苍穹,拥有极其丰富的飞天经验。
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下聂海胜的成长背景,和他生活中的趣事。
一、聂海胜的童年
聂海胜出生于1964年,老家在湖北枣阳。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人口观念”,所以父母连着生了8个孩子,聂海胜排行老六。
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一共10张嘴等着吃饭,所以聂海胜经常能体会到饿肚子的滋味。
而且,聂海胜经常穿姐姐们的花衣裳,还惹得不少同学嘲笑他。
不过,即使饿着肚子,也没耽误他调皮捣蛋。小时候的聂海胜可是远近闻名的捉鱼摸虾小能手,有时一次能摸上来十多斤。
当然,他是逃课出去的,这些“战利品”当然不敢带回家。于是,他就带到同学家,跟同学一起分享。
鱼虾用清水煮了,再撒一把盐,在那个年代可是绝顶的美味了。
面对生活的窘迫,聂海胜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学习非常好。以至于在初中时,还获得了一个“数学王”的称号。
当时,考试满分是100分,老师说最先交卷的人能多得5分,聂海胜就成了每次都考105分的那个人。
二、学霸聂海胜
1980年,聂海胜的父亲不幸离世,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身上。
年纪轻轻的聂海胜非常懂事,帮母亲揽下了许多农活,像放牛、割麦子等等。
也因此,聂海胜耽误了不少学业。这么一个好苗子,每天在地里忙农活,可急坏了老师们。
老师们商量后,决定免除他的学杂费,减轻他家里的负担,聂海胜这才能安心读书。
中考时,聂海胜考上了枣阳一中,整个地区最好的高中。
进了这所顶尖高中,聂海胜终于感受到了压力,曾经在班级里名列前茅的他,现在只能排在中游。
为此,聂海胜学习更加认真。下晚自习后,别的同学都回了寝室,只有他在教室里点着煤油灯,继续读书。
老师知道后,劝他回寝室,他就在寝室的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继续读书。
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那样刻苦,但是效果也非常显著,聂海胜的成绩很快就攀升到班级的前列。
由于学业繁忙,聂海胜不能像小时候一样贪玩了。所以,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运动。
那时,学校里流行一个游戏——刀蹴,也就是现在的“斗鸡”。刚开始聂海胜还屡尝败绩,等到锻炼了几个月之后,班级里已经没人是他的对手了。
聂海胜平时非常乐于助人,每次学校检查卫生,同学们打扫完,他都要帮其他同学再看一遍,偶尔有些遗漏的角落,聂海胜都会帮忙清理。
有一次,同班同学肖居成得了重感冒,聂海胜为了照顾他,每天帮他打饭、洗碗,连续做了一周。
正是因为这种品格,聂海胜在高中时人缘非常好,交到了不少朋友。
聂海胜曾跟好友金邦才吐露心声:“我以后想当兵,最好是飞行员。”他说:“小时候飞机飞过,小伙伴都喜欢看,而我是看得最久的那个。”
那时,学校附近有一根十来米长的钢管,只有一只脚那么宽。聂海胜每次都能走完,而且一次比一次快。
事实证明,他的平衡能力非常强,再加上常年锻炼养成的身体素质,绝对是当飞行员的料。
三、飞行员时期
没过多久,聂海胜的机会就来了。
1983年,空军部队到枣阳一中招募飞行员,聂海胜轻松达标,成功考入长春飞行学院。
当时的条件不如现在,各种器械非常粗糙。手脚磨起泡,甚至渗出血水都是常有的事。
好在聂海胜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最后,聂海胜终于成为了一名歼击机的飞行员,还是同行中第一个单飞的人。
在部队训练期间,聂海胜每隔几年会回家探望一次。其中有一次,还闹出了不小的笑话。
当时,聂海胜像往常一样,回家帮母亲干农活。心血来潮之下,借了邻居一辆手扶拖拉机。
结果,从没开过拖拉机的他,刚一上手,差点给开翻了。
乡亲们看到后不由得起哄:“会开飞机,不会开这个?”
聂海胜则是尴尬地挠挠头,说:“这玩意儿确实不好弄。”
聂海胜驾驶歼击机升到4000多米的高空时,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
聂海胜凭借强大的心理素质,一边向指挥部报告状况,一边在脑海里想解决办法。
然而,各种办法都试了个遍,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飞机还在下坠。
由于速度过快,聂海胜的双眼甚至出现了黑视现象。
在最后一刻,深知局面无法挽回,聂海胜才按下了弹射开关。等到他看清时,发现飞机已经坠毁了。
为了表彰聂海胜在这次飞行中,努力挽救歼击机的精神,部队给他颁发了三等功。
此后,聂海胜驾驶各种型号的歼击机,累计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四、英雄背后的功臣
1991年,聂海胜正在南昌工作,27岁的年纪已经老大不小了,却还没有个对象。
聂海胜有一套自己的择偶标准:首先两人必须得合得来,而且最好是在南昌本地,这样两人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了解。
有意思的是,当时他因病住院,看到医院里的女护士很多,于是就请护士长帮他挑一个。
护士长思来想去,决定把聂捷琳介绍给他,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聂海胜朴实厚道,聂捷琳心灵手巧、大大方方。第一次见面,两人就对彼此很满意。
没过几次,聂海胜就见到了女方的父母,二老对他也非常看好。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结了婚,聂海胜成了“江西女婿”。
两人婚后一直非常恩爱,吵架都很少有。然而,有一次两人却闹得险些离婚。
1996年,两人结婚第5年时。我国准备进行航天员遴选,聂海胜作为国家特级飞行员,自然对这个机会非常渴望。
可是,等他回到家对妻子一说,聂捷琳的态度却非常坚决:不同意。
聂海胜也很无奈,一边是结发的妻子,另一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实在让人为难。
于是,聂海胜想了一个办法:先斩后奏,等通过了选拔,再征求妻子的原谅。
可是等选拔人员登门的时候,聂捷琳直接把他们“扫地出门”,就是不同意丈夫做航天员。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聂捷琳甚至拿离婚来威胁聂海胜。
婚当然是不能离的,可是聂海胜也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后来,经过聂海胜多次软磨硬泡,聂捷琳才终于同意了丈夫的请求。
五、航天员时期
1998年1月,聂海胜跟杨利伟等一共14人,成为了我国首批航天员。
从那以后,聂海胜跟妻子就开始了“两地分居生活”。
作为宇航员,光是基础课程,就要学习58门。还要经常在失重的环境中训练,为将来进入太空做准备。
虽然,家属楼跟基地之间只有500米的距离,但是聂海胜忙得很久都不着家。
近在咫尺的家属楼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枣阳老家了。
2004年,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聂海胜才千里迢迢赶回老家。
看着床头虚弱的母亲,面对生命危险都毫不畏惧的硬汉,终于留下了眼泪。
好在经过救治,母亲的性命保住了,在母亲身边陪伴了三天之后,聂海胜又回到基地,投入到训练中。
2005年,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出征太空,乡亲们都聚集在老家的空地上,跟聂海胜的母亲共同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再次执行任务,乘坐神州十号升空。老家的乡亲们拉起横幅,写道:海胜在天揽四海盛景,举国欢庆贺神州腾飞。
时至今日,聂海胜已经是57岁的老将了。这次神州十二号任务,已经是他第三次进入太空。
临行前,聂海胜还染黑了白发,告诉人们:我还年轻,我还能为国争光。
不光是聂海胜,已经56岁的杨利伟,虽然多年没有接受航天任务,却仍然在保持训练训练,时刻等待祖国的召唤。
尽管我国第一代航天员已经上了年纪,但是我们还有第二代,第三代,甚至之后的无数代航天员前仆后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像聂海胜一样,为祖国无私奉献的老一辈爱国人士还有很多,希望他们的事迹能够一直传唱下去。
“航天精神”也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一样,一代代传承下去,鼓舞着一代代中华人民。
热门文章:
- 学校民族团结事迹材料3篇2023-12-04
- 新时代好少年主要事迹材料经典3篇2023-11-15
- 小学红领巾奖章个人事迹材料2篇2023-11-15
- 2023年校长个人先进模范事迹材料2篇2023-11-14
-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7篇2023-11-14
-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汇总5篇2023-11-12
- 法律明白人主要事迹材料3篇2023-11-12
- 大学生本学年个人优秀事迹简介篇3篇2023-11-11
- 护士评优评奖个人事迹500字篇4篇2023-11-10
- 学习革命烈先烈事迹学习心得篇4篇2023-11-10
相关文章: